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平衡现象,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缺乏资金
B.缺乏现代化投资方式
C.劳动力主要来源于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
D.技术力量薄弱,设备技术严重依赖进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只有D相符合题干的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对洋务运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B.创建海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力量
C.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上的侵略
D.大力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以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内容涉及到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创办军事工业,以维护了清王朝统治,民用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地址了列强在经济上侵略,海军的创建,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力量,,因此ABC的表述均是符合史实的,不合题意;而洋务运动封建统治者的一场自救运动,但确实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因此D的表述是不合史实,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系列纪录片《幼童》,追述了清政府派出的詹天佑等第一批留学生的求学生涯。他们出洋留学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有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③全部工程集中于东北地区 ④农轻重协调发展?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
C.①②?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 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53年国家进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原因是什么?当时是怎样实现对农业改造的?
(2)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率先包产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在当时有什么重要意义?
(3)到80年代中后期,农村改革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今后农村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什么?
参考答案:(1)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把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变为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2)包产到户的主要原因: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或集中经营管理,平均主义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可得分)。重要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 ;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本题解析:我国建国后在农村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都是基础知识难度较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