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三: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反映了商鞅治国思想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 ]
A .废井田开阡陌
B. 奖励耕战
C. 废除“世卿世禄制”
D.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头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或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王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下图是商鞅进入秦给秦孝公讲述治国策略的场景,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你认为商鞅说的哪一点最能引起秦孝公的注意

[? ]
A.大王: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
B.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
C.大王:治理天下就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大王:治理国家就要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明法度达到“以刑去刑”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