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
材料二 (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 书者弃市;以今非古者族……” 书者弃市;以今非古者族……”。
——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 (董仲舒建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对策》
材料四 言论一:“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言论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当时是怎样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孔子学说(儒家)的态度各是什么?当代史学家冯天瑜称董仲舒为当时的“群儒之首” 董仲舒对儒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四中言论一、二各是谁的观点,并概括各自的核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实施德政;礼治。兴办私学;编撰书籍。
(2)反对和肯定;发展儒家学说;提升儒家地位。
(3)言论一:朱熹:“存天理、灭人欲”;言论二:王阳明:“致良知”。
(4)不断吸收发展(或答具有包容性);符合时代需求。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1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材料一和材料二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材料三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2)?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
(3)? 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①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或: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②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