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仪礼》
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全书》
元丰(宋神宗年号)以前犹少裹足,宋末遂以大足为耻。? ──《辍耕录》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受到欧风美雨的影响……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维新变法时期,戊戌维新运动倡导并一度引发了戒缠足和兴女学运动;辛亥革命兴起了以实现男女平权、争取女子参政为主要目标的女权运动;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最直接成果是大学女禁的开放、一定程度上的男女社交公开和婚姻自主的起步。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特点》
材料三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占全体代表10.4%的69名妇女出席了会议。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1993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妇女已占32.44%。1994年国务院各部委有女正副部长16名,全国有女省长、副省长18名。在全国517个城市中,有300多名女性当选为正副市长。
──《中国妇女的状况》
请回答:
小题1:据材料一,提取妇女在古代社会受到种种压迫的具体信息。(3分)
小题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妇女解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突出表现(3分),并概括指出发生变化的原因(2分)。
小题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妇女地位进一步提高的表现。(2分)
参考答案:(1)男尊女卑,妇女的依附性;提倡从一而终,剥夺了女子的婚姻幸福;缠足陋习,残害妇女身心健康。(3分)(2)维新变法时期,废陋习,兴女学;辛亥革命时期,男女平权、女子参政;五四时期,开放大学,社交公开,婚姻自主。(3分)原因: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政治运动的推动。(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3)政治地位显著提高(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广泛参与国家管理);基本权益受到法律保障。(2分)
本题解析:(1)“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可以得出男尊女卑,妇女的依附性;“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可以得出 提倡从一而终;“宋末遂以大足为耻” 可以得出缠足陋习流行。
(2)注意题干信息“开始于维新变法时期,戊戌维新运动倡导并一度引发了戒缠足和兴女学运动”可以得出维新变法时期,废陋习,兴女学; “辛亥革命兴起了以实现男女平权、争取女子参政为主要目标的女权运动” 可以得出辛亥革命时期,男女平权、女子参政; “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最直接成果是大学女禁的开放、一定程度上的男女社交公开和婚姻自主的起步”可以得出五四时期,开放大学,社交公开,婚姻自主。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应从多角度概括,如经济上近代经济的发展;政治上政治运动或政治变革的推动;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3)注意题干信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占全体代表10.4%的69名妇女”“1993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妇女已占32.44%”“1994年国务院各部委有女正副部长16名”说明妇女政治地位显著提高(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广泛参与国家管理)。“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说明基本权益受到法律保障。
点评: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总体上可分为两大步骤:一是读懂材料;二是审清题目。
读懂材料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弄清材料的含义和观点。?仔细阅读每一则材料,真正理清材料在说什么、说了几层含义,或材料对什么历史事件发表了见解,并归纳出有几种见解。这是解题的基础。其次,深挖材料,还原历史背景。这是解题的关键,它决定了答案的来源。(1)还原历史背景要抓住材料提供的各种有效信息。如:材料的含义、出处(包括材料出自文献的名称、作者及文献创作或发表的时间等);(2)确定材料的历史背景后要注意联系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分门别类,作出系统的归纳。比如:材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发表的观点,就要弄清观点发表者的阶级立场、政治立场、观点的正误及其历史进步性和落后性,等等。审清题目,就是抓住关键词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题目的考查意图。如:
(1)弄清题目是要求根据材料作答,还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2)若针对观点提问,要注意问的是题目的观点、答题者的观点、还是历史上已成定论的观点;(3)若考查原因,就要抓住根本、直接、历史、现实、主观、客观、政治、经济等关键性词语。
总之,审清题目对于正确答题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答题的方向和范围。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一次民革会议上,民革代表何香凝表示:“我脱离国民党到现在已经22年了,我从来没有向国民党反动派屈服过,22年来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今天已经亲眼看到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民主的新中国就要诞生了!”她发表这番谈话的会议应是
[? ]
A.陕甘宁边区参议会
B.中共“七大”
C.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
D.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共包括一系列文件,……它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人身自由权。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作牲畜和器物任意买卖和交换。但地主对农民的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灭,…… 二、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三、关于赎取份地手续。……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金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四、关于改革后农民的管理组织。为了管理改革以后的农民,政府利用旧的村社组织。……?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材料二 1959年9月21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决议》,决定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一律没收,分配给农奴和奴隶;对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由国家出钱赎买后,分配给农奴和奴隶。?
——粱俊艳、张云《中国西藏与欧美主要国家废除农奴制(奴隶制)比较》
材料三 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昔日的农奴和奴隶破天荒第一次获得当家做主的权利。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成功召开,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出席大会的301名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80%以上,藏族代表中绝大多数是翻身农奴和奴隶。?
——《热地:我亲身经历了西藏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比较俄国和中国西藏在废除农奴制之后,农奴政治经济地位变化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于材料和上述回答判断这两次改革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同:改革后,农奴都获得了人身自由。异:经济上,俄国的农奴在获得自由时,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块份地,地主趁机割去农民最好的土地并要求农民支付高额赎金、负担规定义务;而西藏农奴改革农奴不仅获得自由,而且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无偿获得土地。政治上,改革后,俄国的地主仍然利用旧的村社组织对农民进行控制;而西藏翻身农奴获得真正自由并拥有民主权利,成为国家主人。
(2)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俄国: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这表明
[? ]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
B.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