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孙中山曾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二人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正确,都是站在封建社会的对立面,革命史观一致,只是自身角度不同。B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革命史观,且立场不同孙中山强调的是民权,蒋介石是站在大资产阶级立场上的,因此二者的角度也不同,故C项也错误。D没有文明史观一说,蒋的说法具有主观性,完全是从对立者角度去看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⑤“西柏坡”精神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④②⑤
D.①③④⑤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五四精神”是1919年;“延安精神”是抗日战争时期;“井冈山精神”是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形成;“长征精神”是1934年开始的长征中形成的;“西柏坡精神”是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当《南京条约》签订时,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 ]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维护满清民族权益
C、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D、学习西方技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
C.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可以从时间上判断解答。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无论从赔款数额还是从危害上,都大大超过了《南京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B、C项符合史实;D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故选D .
点评:《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国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条约内容可以用“一厂、二亿、三岛、四埠”的口诀加深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员,几乎都被愤怒的青年学生殴打过。1919年,外交总长曹汝霖家被烧,驻日公使章宗祥被打;1921年总长郭泰祺处理中日纠纷,被北京学生殴打;1928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处理济南惨案,家被毁,1931年处理“九一八”事件被学生打得头破血流,随同人员蔡元培、顾维钧都一起被殴。
材料二 “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的向中国青年进个忠告,就是日本人也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我们应该看现代兴国史,现代的新国的历史。”
——鲁迅《“日本研究”之外》
材料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顾维钧回忆录》
请回答:
(1)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分析造成材料一外交官员普遍被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鲁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评价材料三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民国建立。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人民外交”的兴起;外国列强损害中国利益,而政府软弱妥协,激起国人愤慨。
(2)反对盲目排日情绪;认为国人要做的是研究和学习外国强大的办法。
(3)评价:其观点的合理性:民众把国家的外交失利完全发泄到外交官员身上是不对的;在外交上是要有妥协的;绝对的“人民外交”是危险的,要因势利导,要理性。
其观点不合理性:完全反对“人民外交”是不对的。因为“人民外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捍卫民族利益和尊严;“人民外交”体现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理念。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