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古代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的作品是
[? ]
A.《史记》
B.《牡丹亭》
C.“三言”“二拍”
D.《儒林外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材料二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材料三 欲致吾之知,在极物而穷理?也。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
——(宋)朱熹
(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四,指出造成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或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发展。
(2)发达原因: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国家较长时间的统一,政局稳定,中央集权国家对科技的支持,交通发达,境内各地区、各民族以及与各周边国家交往频繁;劳动人民勤劳智慧。
(3)近代科技落后:政治体制僵化,思想与文化专制,工商业落后,闭关锁国,闭目塞听,观念陈旧,盲目自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的著作是
[? ]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千金方》
D.《伤寒杂病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科学与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的数学和西方古代的数学各有特色。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几何学的对象乃是永恒事物,而不是某种有时产生和灭亡的事物”,“几何学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

(1)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说明“《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与柏拉图对待数学作用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的情况。

根据上表,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1924年,中国化学家张准说:“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3)结合所学,判断张准所述现象发生的历史时期;并指出20世纪初的中国人重视“科学本体”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你对“科学本体”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4)结合所学,说明我国编制科学技术长远规划的背景,列举《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所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九章算术》提出了田亩、粮食、贸易、土方、赋税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认为数学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工具。柏拉图创立阿卡德米学园,开设几何学、算术、天文学等课程,认为学好几何学是进入深奥的哲学殿堂(或理解“理念论”)的基础。
(2)趋势:新增课程从以人文学科为主到以自然科学为主。原因:16世纪中期,英国受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在大学中增设了人文学科的教席;17世纪以来,英国逐渐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由于远洋航行、掠夺殖民地、发展经济的需要,在大学中增设了自然科学的教席;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为英国在大学中增设自然科学的教席创造条件。
(3)历史时期:洋务运动时期。事件:新文化运动。科学本体:科学包括科学法则、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而不仅仅是指技术;科学的价值在于发现真理,而不仅仅是富强救国或追求功名的工具。
(4)背景:三大改造(或一五计划)临近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即将全面展开。主要科技成果: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下列有关《诗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保存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C.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三百余篇诗歌
D.内容丰富,句式自由灵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经》基本情况的掌握,要注意审题,审题是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