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12年,拿破仑率60万大军进攻俄国,9月14日占领莫斯科。但是,莫斯科经过一场大火已变成一座空城,10月13日,天降大雪,气温骤降,冬天来临。拿破仑不得不决定撤退。在饥饿、寒冷和俄国军队的不断袭击下,法军伤亡惨重,仅剩几万人回到法国。
材料二 1941年,希特勒调集180万人,实施“台风”行动,要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莫斯科。可事与愿违,不仅德军的进攻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而且11月3日,第一次降雪开始了,缺乏御寒装备的德军寸步难行。到12月初,气温已达到零下40摄氏度。德军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人员冻伤无数,苏军乘机反击,歼敌50余万,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请回答:
(1)在莫斯科,俄国军民对付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方法有何差别?(3分)
(2)莫斯科战役爆发时,欧洲战场呈现什么局势?莫斯科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国际意义?(8分)
参考答案:(1)对付拿破仑:制造空城,利用严寒,诱敌深入,在敌人退却时不断袭击。对付希特勒:集中兵力,利用严寒,奋力抵抗。
(2)局势:德国军队征服北欧、西欧许多国家,锋芒正盛。丹麦、法国等国投降,唯有英国在顽强抵抗。
意义:消灭了法西斯军队,打击了其嚣张气焰;打乱了法西斯德国的战略部署,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第(1)问,只要阅读材料,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第(2)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最后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赶走侵略者的国家有:
①法国 ②南斯拉夫 ③阿尔巴尼亚
A?①②③? B ②③? C?①②? D 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最早出现转折的战场上,当时联合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主要是( ? )

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0分)在世界大战的激烈厮杀背后,经济往往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二: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例如:美国的失业人数直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重整军备时才大大减少。同样,希特勒因实行庞大的重整军备的计划,才迅速解决了他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各企业问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希特勒之所以能最
成功地使其国家摆脱经济萧条,是因为他在其国家的备战方面做得最彻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
?
| 日本
| 意大利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美国
|
1930
| 218
| 266
| 162
| 512
| 498
| 699
|
1933
| 183
| 351
| 452
| 333
| 524
| 570
|
1934
| 292
| 455
| 709
| 540
| 707
| 803
|
1935
| 300
| 966
| 1607
| 646
| 867
| 806
|
1936
| 313
| 1149
| 2332
| 892
| 995
| 932
|
1937
| 940
| 1235
| 3298
| 1245
| 890
| 1032
|
1938
| 1740
| 746
| 7415
| 1863
| 919
| 1131
|
?
——根据《大国崛起》相关数据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提出了什么观点?(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市场经济出现的“运行故障”有何具体表现?(3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国防开支呈现怎样的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2分)
(4)鉴于二战的巨大损失,为缓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的需要,二战后初期,西方各主要国家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调整?(1分)
参考答案:(1)观点: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1分);表现: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1分)各国打起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世界贸易剧减(1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混乱(1分)。
(2)特点:各国国防开支明显增长(1分);德日等法西斯国家增长迅猛(1分),美英法等国相对缓慢(1分)。
(3)原因:各国缓解经济危机,扩大就业的需要;各国矛盾加剧,国际形势紧张;法西斯上台,扩军备战;美英法认识不足,军备相对放松。(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调整:各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众议院集会于国会,决议如下……任何时候,总统发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外国中间,有战争状态存在,总统立即将该事实予以宣布,宣布以后凡以军械、军火、或战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输出、图谋输出、或主使输出,而运至公告所列举之任何一个交战国,或运至中立国以备转运之任何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供该交战国利用之中立国者,均为违法。
——《永久中立法》(美国国会1937年4月29日通过)
? 材料二 总统的首要任务,还是废除中立法禁运条款。1939年9月21日,他请求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力争废除此条款。他的论点仍是维持美国中立,因为他持有当时流行的看法:只要英法获得武器,它们就能打败德国……国会经过一个月争论后通过,总统于1939年11月14日签署。
——A·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 材料三 总统可以在他认为对国防有利的情况下,随时授权陆军部、海军部或政府的其他一切部门,在他们的管辖下,为那些总统认为对美国国防有重大作用的一切国家的政府在军火厂、工厂和造船厂生产一切防御品(即各种武器和军需物资);或在资金允许的范围内,或由国会随时批准的合同,或两者兼有,为这些国家的政府采购一切防御物品。
——《美国租借法》(美国国会1941年3月11日通过)
(1)写出上述三段材料反映美国政策的名称,并概括三个政策的中心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个法案各自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对当时的局势又有什么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永久中立法》。规定美国不得向任何交战国出售武器。1939年新中立法,规定可以向英国和法国出售武器,条件是现款购买,自行运输。1941年《美国租借法》规定可以向对美国国防有重大作用的国家租借军事物资。
(2)材料一形成于绥靖主义盛行时期,客观上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材料二提及的法案形成于纳碎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助于反法西斯战争。材料三形成于法国溃败,法西斯国家取得重大军事胜利,美国的安全受到威胁时,对战胜法西斯起了重大的作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