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五)
3、选择题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张产生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
4、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人也,亦无定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摘编自李贽《藏书》、《焚书》
材料二 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的世俗化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的发展的起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6分)
(2)材料二评价的“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李贽思想主张产生的相同时代背景。(4分)
5、选择题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制主张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