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为主流。中唐诗人白居易等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而著”,是说创作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事而作”,指创作要缘事而发,于事有益、突出创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真实。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哪一材料能反映中国封建社会正处于走向衰亡的历史阶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中A、C不属于中国,所以排除;B属于奴隶社会;只有D是清朝的曹雪芹以贾家的兴衰映射出社会的没落,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史书记载:“大观元年五月,改交子务为钱引务,版铸印凡六:曰敕字、曰大料例、曰年限、曰背印,皆以墨;曰青面,以蓝;曰红团,以朱。”这可用来证明宋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实质问题”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是对题干材料的片面理解,不能够成为“实质问题”;C项表述本身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而且与题干材料意思不相关。古代中国对科技成果的利用程度,与国家的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政治上和经济上。古代中国,政治上是不断加强的专制主义中央制,经济上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带有封闭性、落后性等特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特点及利用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诗文、书画、戏曲,汇聚悠悠万事,浓缩人生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赏下图郑板桥的《幽兰图》。
(1)该作品有哪些特点?(4分)作者在作品中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材料二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4分)
材料三 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3)据材料三概况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特点:属于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趣味。(4分)作者以兰花代指品德高尚的隐居者。(2分)
(2)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商人为追逐利润远离家乡,海上贸易发达。出现夜市,酒店娱乐业兴旺。(4分)
(3)士大夫的推动;戏曲的平民化。(2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人画的分析与掌握。首先要根据材料“观赏下图郑板桥的《幽兰图》”可判断是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其特点。结合郑板桥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发展特点回答“思想感情”。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代商业发展的掌握情况。首先联系所学的有关唐代商业发展的内容,再结合材料“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可知,反映的是商人的足迹遍布远方,海上贸易发达;而材料“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则体现了“市”的发展和娱乐业的兴旺。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掌握情况。回答时,按照题目的要求,紧扣材料分析回答。如材料“……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绘画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戏曲艺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唐代商业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