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我们的许多节日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下列节日的由来,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有关的是
①端午节?②青年节?③建军节?④国庆节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经济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下列对当时这一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革命”话语影响极为广泛
B.国民的权利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C.“革命”已带来根本性变化
D.“政治革命”目标已彻底实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
材料二: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请完成:
(1)指出材料的历史背景。
(2)分析材料的性质与意义。
参考答案:(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3月,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和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具有社会进步意义,有利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但是,由于辛亥革命的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篡夺,《临时约法》也被废除。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提示语可明确本题的中心问题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历史背景是辛亥革命。宪法的实质是由阶级和政权性质决定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这就决定了《临时约法》的资产阶级性质。其意义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联系评价。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
A.中国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民盟
D.中国共产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的内容“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指的是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是资产阶级的纲领,所以CD错误,A不是政党,B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材料 顷者,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重以土匪蜂起,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孙宝琦致内阁电(1911年11月11日)
请回答:
(1)概括指出孙宝琦的电文反映了哪些史实。(12分)
(2)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各省民情”的。(8分)
参考答案:
(1)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实行预备立宪;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帝国主义伺机扩大对华侵略;实行共和成为大势所趋。(答出3点即可)
(2)起初,清政府拒绝实行共和,派兵镇压革命军;后来,迫于革命形势发展,清帝不得不宣告退位。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形势的变化。第(1)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找到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用专业性的语言概括即可。第(2)问,联系武昌起义爆发后事态发展的进程,注意清政府镇压辛亥革命到清帝被迫宣布退位这一过程,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