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材料一: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这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传统。?
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的是什么? 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2)就材料三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并指出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
(3)材料四与前三条材料中的哪一条有矛盾?表现在何处?
参考答案:(1)是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2分)被湮没的原因是“一千年的精神黑暗”,即中世纪基督教的文化统治。(2分)
(2)文学《神曲》、《十日谈》(任选一部);(2分)艺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西斯廷圣母》(任选一种);(2分)它们不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因为它们属于资产阶级新文化。(2分)
(3)与材料三矛盾;(2分)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是“精神的新生”,而材料四说是“恢复古代传统”。(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性质及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比较材料能力。解题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要理解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借恢复已湮没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宣扬资产阶级本身的思想文化,进而反对中世纪天主教会和精神独裁的思想解放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回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的含义是信仰即可得救,即“因信称义”,倡导此主张的人是马丁·路德,答案选A,B C两项与此主张无关, D项强调“先定论”。
点评: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是由马丁·路德揭开的,但把宗教改革运动推进高潮阶段的却是加尔文的宗教改革。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侧重于其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经历了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的觉醒、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恢复和发展及启蒙运动的高潮三个重要阶段,每一阶段人文主义的内容和表现各不相同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诡辩在现实中是令人厌恶的,但是在逻辑学的探讨中有相当的位置。孔多塞说:“希腊人滥用日常语言的各种弊端,玩弄字词的意义,这种诡辩却也赋予了人类的精神以一种精致性!”他就是对诡辩情有独衷,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变的真理,人是万物的尺度。他是(?)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普罗塔哥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普罗塔哥拉主张诡辩,提出人的主观是是万物正确或错误的标准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美国“二战”后10位总统综合经济成就排名榜顺序依次是比尔·克林顿、林登·约翰逊、约翰·K.肯尼迪、罗纳德·里根、杰拉尔德·福特、吉米·卡特、哈里·杜鲁门、理查德·尼克松、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乔治H.W.布什。比尔·克林顿排在第一位的主要原因是()
A.个人魅力
B.使美国经济持续117个月的增长
C.有效打击恐怖组织
D.成功解决石油危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皇权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