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的小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内容、过程。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 第一步
| 第二步
|
甲
| 阅读《战国策》,发现秦国“以牛田”记载
| 提出“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的观点
|
乙
| 参观“中国船文化博物馆”,了解宋代越洋航船的制造工艺、规模
| 得出宋朝时中国海外贸易臻于鼎盛的结论
|
丙
| 翻阅论述黄道婆革新、推广织造工艺的史书
| 提出“元代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的观点
|
丁
| 查阅明清时期皇帝的诏书、上谕等档案
| 得出“海禁政策曾间断实行”的结论
|
A.甲 ?B.乙?C.丙?D.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史料运用能力。从表格看出,甲的结论是依据文献资料《《战国策》》得 出的,文献资料具有主观色彩,不如实物史料,排除A;乙的依据是了解制船工艺,工艺 不能说明宋朝时中国海外贸易臻于鼎盛,排除B;丙的是以黄道婆革新、推广织造工艺的史 书,只能说明黄道婆织造技术的好坏,不能说明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排除C;丁的结 论得出是依靠原始的实物史料,最具有说服力,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C.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游牧与农耕两种文化并重的产物。猪是农耕文化下的主要家畜,鼠则是人们追求智慧的象征。故选C。A项说法错误,十二生肖主要是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项错误,中国原始图腾崇拜并未把猪和鼠作为图腾;D项错误,自然崇拜主要崇拜自然现象。
点评:古代农业经济有三个特点需要把握: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古代农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先民把和自己生活的一些动物赋予某些灵性。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小农经济的特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
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其实质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所以B项“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最能反映井田制的实质。
点评:复习备考时,要加强对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的学习,同时联系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重点认识井田制和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演化过程。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墨子说:“今也,农夫所以早出暮人,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怠者,何也?彼以为强必富,不强以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倦怠。”上述材料表明战国时期
A.各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B.农民积极性大大提高
C.战乱导致农业生产的破坏
D.农民遭受残酷剥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农民生产的物质资料的增多时借助于新的生产资料,而新的生产资料的出现就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这就为奴隶主带来了更新的剥削方式。材料的意思是农夫早出晚归,在种地方面尽力且不懈怠,人们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说,他们认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也就是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使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故答案选择B项。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要注意这是中国古代精耕细作传统农业产生的前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有关我国原始农业起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C.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
D.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发展而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原始农业起源特点的掌握情况。我国的原始农业是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分别形成规模,没有先后之分,并非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发展而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