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福建“民安土乐业,……无凶年之忧”。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陶瓷、制茶、造船、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嘉祐年间(1056~1063年),福建对外贸易大增,“舶商岁再至,一舶连二十艘,异货禁物如山”。宋初虽严禁与高丽(今朝鲜半岛南部)、倭国(今日本)通商,但泉州一些海商仍以瓷器、丝织品等暗地私贩高丽。南宋时期,与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英、美、俄等国在福建开设的洋行攫取了福建茶叶出口的经营权,福建茶商收购的茶叶只能卖给洋行经营出口。英、美洋行甚至通过买办直接到福建茶叶产地,向茶农贷款,控制和剥削茶农。这一时期茶叶在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咸丰三年(1853年)起,洋行贩运茶叶出口日增,全省出口总值也不断增长。自同治三年(1864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全省年均出口量达70万担左右,光绪七年出口量高达90万担,这时期茶叶出口值约占全省出口总值的90%以上。19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茶叶大量兴起,并以其优质与华茶竞争,福建茶叶生产和出口遭到沉重打击,出口量从巅峰急剧跌落。到20世纪初,跌入低谷,只有10万多担,几乎被挤出国际市场。
材料三?
福建出口总值在全国所占的比例?福建外贸出口值占本省GDP的比重
年 份
| 比 例
| 年 份
| 比 例
|
1952年
| 0.3%
| 1955年
| 0.79%
|
1978年
| 1.9%
| 1975年
| 5.10%
|
1988年
| 3.9%
| 1985年
| 7.55%
|
1990年
| 4.3%
| 1990年
| 25.43%
|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对外贸易的特点。(8分)
(2)鸦片战争后,福建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3)联系材料三中的数据变化,谈谈你对这一时期福建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5分)
参考答案:(1)特点:①有官营(朝贡)贸易、民间(私贩)贸易等形式;②贸易规模大、范围广;
③贸易活动频繁;?④外贸商品种类多尤以瓷和丝为主。(8 分)
(2)新变化:①外商操纵外贸经营权;?②外贸商品以茶叶为主;
③深受国际市场影响;?④外贸总值变化幅度大。(8分)
原因:①鸦片战争后,厦门、福州成为第一批通商口岸;
②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原料产地。(4分)
(3)认识:①出口总值在全国所占比例逐步上升;
②外贸出口总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不断增加,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增加幅度大;
③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明显加大。(5分,答出第一、第二点得4分,第三点得1分。)
本题解析:(1)对外贸易的特点可以从贸易形式、贸易规模、贸易种类等方面思考。成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 政府的鼓励、农业发展、科技等因素来思考。元代对外贸易发 展通过与宋代贸易发展来比较,可以从泉州地位、商品种类、 贸易范围等角度来思考。(2)根据材料概括。从外商操纵外贸经营权、外贸主要商品、外贸总值变化情况等角度来思 考。原因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中国被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角度来回答。 (3)可以分别从两张表格中获得信息。表1 反映福建出 口总值在全国所占比例逐步上升;表2反映外贸出口总值占全 省GDP的比重不断增加。这反映了福建的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明显增大。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都城布局,该布局的出现应该不晚于下列哪个朝代?( )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中信息显示有“夜市”字样,结合史实可知“夜市”最早在我国唐代出现,但直到宋代才常态化,所以结合备选项可知只有C项符合题意,A B D三项与“夜市”出现的时间特征不符。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有
①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②出现著名的造纸中心
③丝织技术迅速提高 ④商品经济比北方活跃
A.①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土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方面。其中手工业有丝织业、制瓷业和造纸业等方面。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都城纪胜·市井》记载,南宋杭州城“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惟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的需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的信息,可知A项错误,排除;题干信息表明,夜市在杭州随处可见,坊巷市井到处可见商品买卖,这说明南宋的杭州城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故B项正确;CD两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艾德荣教授认为应该区分两种工业革命,一种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另一种是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宋代与1750-1850年的英国属于前一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商业性质的城市化,交通系统逐渐发达,商品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支撑市场的组织开始发展。 ——艾德荣《重新定义工业革命:宋代与英国》
材料二? 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分别列举宋代与1750—1850年英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如何理解宋代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请以相关史实加以说明。(8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4年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宋代主要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2分,答对两点即得2分。)
1750年—1850年英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万能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法拉第发现电磁现象。(2分,每点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得2分)
理解宋代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宋代打破城市坊市制,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大运河和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发达,沿海港口城市繁荣;景德镇成为“瓷都”,开始出现专业化市镇;私营手工业发展,国内贸易发展,乡村和城郭有草市,市场发展具备一定条件,手工业行会组织成立。(4分,一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得4分,要求史论结合,史实1分,论述1分。)
(2)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①是否基于科学(或科学所起作用不同)。(2分)②世界市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领先,形成一个中心或英国独霸局面(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多国竞争,形成多个中心(1分)。(每点2分,共4分。)
1870—1914年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的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2分);工业国家之间的市场竞争;列强全球扩张;列强资本输出;国际贸易发展;交通通讯手段的进步等(2分,每点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得2分)。(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在宋代,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1750—1850年英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即是考查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取得的成就。理解“宋代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实际是考查宋代当时的社会背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分析1870—1914年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的原因”实际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