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我们希望社会上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促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力及军阀两种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上述中国共产党“三大”宣传内容不反映中国共产党:(?)
A.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政党
B.希望国民党进行改组
C.主张与国民党实现合并
D.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材为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中的中国共产党“三大”宣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C项“主张与国民党实现合并”在材料中并无反映,同时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两党合作方式是:共产党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即党内合作。故选取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海之滨,南临杭州湾,西与富庶的江苏、浙江两省毗邻,北接黄金水道长江入海口,正当中国大陆海岸线之中枢,地扼长江入海口,有黄浦江、吴淞口汇合于此。这种临江濒海的地理特征,使它成为中国江、河、海、陆的重要运输枢纽,沿海航运、长江航运和内河航运四通八达,且拥有广阔的腹地——人口稠密、物产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长江为纽带的整个长江流域的大腹地。
——邢甲志:《浅论英国选择广州、上海等五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动因》
材料二?史学家高第这样概括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的目的:“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转引自《历史的真相:西方史家眼中的1858 - 1860年战争(节选)》
材料三?第六款第一、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所有添设口岸,均照向开通商海口或向开内地镇市章程一体办理,应得优例及利益等,亦当一律享受。(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 ?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予前开各口驻扎。……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一摘选自《马关条约》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选择上海作为通商口岸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侵略的目的是否实现?请以史实加以说明。(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变化趋势。(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抗战中,彭德怀在华北战场指挥过一场威震中外的著名战役?,?他指挥的这次战役在历史上称之为
A.平型关大捷
B.淮海战役
C.百团大战
D.延安战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对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D.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由此可知
A.耆英为其签约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辩解
B.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
C.系列条约的签订达到了抚靖羁縻的目的
D.清政府以签约展示天朝上国的外交诚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再结合时间“1844年11月”可知,此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某些清朝官员虽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但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不惜对外妥协退让,委曲求全,因此B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