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1915年离开中国的俄国人赛可夫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的十五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他的回顾性材料中不可能包括
A.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B.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
C.在北京观看电影《定军山》的首映演出
D.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同盟会成立的新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注意题干时间“1915年”,A项习俗的变革及旧的礼仪制度被废除是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C项在1905年拍摄;D项出现在1905年成立。因此ACD均可能提到。B项错误,首条航线是在1918年出现。故选B。
考点:近代社会习俗与交通的变化
点评: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新思潮也逐渐传入中国,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习俗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以文件的方式废除了旧的礼仪,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交通和通信的变化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所示各项发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A.蒸汽火车
B.电话
C.三轮汽车
D.飞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科技革命的成果是区分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结合所学不难判断出蒸汽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科技成果,而材料中的电话,三轮汽车和飞机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题意要求“第一次工业革命”不符。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内容的考查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考查的角度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两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及标志;②两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③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影响;④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雅典公民推举梭伦为首席执政官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B.巩固贵族的既得利益
C.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统一
D.征服其他城邦的需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明确题干“公民”应包括贵族、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即梭伦是被雅典社会各阶层推选上台的,因此可判断出A、 B、D三项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乡村地区商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先秦时期市场主要分布于乡村地区
B.唐朝官府严格限制草市的交易时间
C.两税法实施促进了乡村贸易的发展
D.明清乡村地区出现著名工商业市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