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支的估算数(库平银)
收入
| 支出
|
田赋 ?25088000 漕粮? 6562000 盐税(包括盐厘金税)? 13659000 商品厘金税? 12952000 关税(1893年)? 21989000 地方关卡收入? 1000000 对国内鸦片征收的税和厘金税? 2229000 杂税、捐纳和“贡献”等? 5500000 合计?88979000
| 中央政府行政费用、皇室津贴和满洲戍军军饷? 19478000 海关行政费用? 2478000 公共工程? 1500000 现代化军队、沿海防? 8000000 满洲防务? 1848000 甘肃和中亚的民政和军务支出? 4800000 北洋水师、南洋水师? 10000000 铁路建设? 500000 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拨款? 1655000 各省行政费用、各省军队? 36220000 偿还外国贷款的本利? 2500000 合计? 88979000
|
——费正清、刘广京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注:漕粮,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厘全,一种商业税。捐纳,是中国古代政府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粮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主要历史信息。(要求:提炼材料中的三条信息,并做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分项分层赋分。提炼基本信息,能任意提炼出三条信息并结合历史背景分别进行说明得12分。
示例:信息一:收人中田赋所占数量最大,说明中国仍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国家。
信息二:关税比例仅次于田赋,说明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信息三:支出费用集中在军事领域,说明了中国当时内忧外患,国家安全形势严峻。
信息四:支出费用集中在政治领域,说明传统的中央集权政府庞大,没有实现政治转型。
信息五:现代化军队和北洋水师等的支出说明洋务运动的推广,现代工业文明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
信息六:铁路等经济社会建设支出最少,一定程度上说明近代中国发展艰难的原因。
总结:清政府财政困难,需依靠借外债实现财政平衡,反映出当时中国正处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既存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也开始了努力摆脱危机的尝试;既保存着传统的农耕经济,也出现了新的工业经济。(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表格数据,可以获取以下信息:收人中田赋所占数量最大;关税比例仅次于田赋;支出费用集中在军事领域;支出费用集中在政治领域;铁路等经济社会建设支出最少。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提取的信息进行阐释说明。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结果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②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的壮大④为民主革命的新发展创造条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74年,在西沙海战期间,蒋介石收到一份急电:中共海军导弹护卫舰,企图穿越台海海峡。蒋介石命令:让路。当天,人民海军的导弹护卫舰顺利通过台海海峡,这是25年来的第一次。蒋介石这一态度反映了
A.新中国海军力量的强大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九·二共识”具有历史基础
D.海峡两岸关系开始解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1974年中国和越南之间的西沙海战爆发,中共海军护卫舰企图穿越台湾海峡,蒋介石命令让路,这说明明了蒋介石认同海峡两岸是一个中国,这为后来的“九·二共识”奠定了历史基础,故选C;A项说法有误,B中美关系改善是在1972年,D两岸关系开始解冻是在1979年以后。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6 分)一个国家对世界潮流与国际局势的判断,深刻影响其内政外交乃至命运前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日本投降后,苏联曾反对中共同蒋介石打仗。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据《毛泽东:历史走向之改写者》整理
材料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认为“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提出“不扛旗”、“不树敌”、“不当头”原则,被概括为“韬光养晦”。
——据牛军《毛泽东时期外交的教训》整理
请回答:
(1)郑和航海后至鸦片战争前,世界潮流在政治、经济方面呈现怎样的大势?(4 分)中西方“保守的对策”和“进取的政策”分别指什么?(4 分)
(2)针对材料二中苏联政策的调整,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政策?(2 分)其意义有哪些?(6 分)
(3)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毛泽东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判断是否正确。(6 分)从国际、国内形势两个方面分析邓小平“韬光养晦”外交理念形成的原因。(4 分)
参考答案:
(1)大势: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或答民主化)(2分);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或答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工业化)(2分)?(评分说明:如果回答,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或英国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给1分,单独回答某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不给分。)
保守对策:闭关锁国(海禁政策)(2分)(评分说明:仅回答“重农抑商”只给1分)
进取政策:殖民扩张(或答拓展世界市场)(2分)
评分说明:如果回答重商主义或自由贸易(自由主义)给1分,同时回答重商主义、自由贸易给2分。
(2)政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分)(评分说明:其它答案不给分)
意义:政治上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或答维护独立与主权)(2分);
经济上有利于赢得苏联援助(或答为工业化运动创造条件;有利于恢复国民经济的发展)(2分)
外交上有利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避免外交孤立。(2分)
(3)判断不准确(2分);
史实说明:一方面,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回答与此相关的史实即得2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成效不大(以苏联为例)或遇到曲折(以中国为例)。(回答与此相关的史实即得2分)
评分说明:所做判断和史实说明须保持一致。只做判断且判断的结论正确而不答史实给2分。
原因:国际形势,两极格局逐步瓦解,冷战局面结束(或答世界形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分)国内形势,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或答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稳定的外交环境)(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明清时期世界潮流在政治上表现为政治民主化,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经济上表现为经济工业化,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并向外拓展;第二小问,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国家不断对外扩张,此时的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2)第一小问,新中国成立初,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遏制敌视政策,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第二小问,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意义从政治上巩固政权、经济上获得援助、外交上打破西方孤立等三个方面分析。
(3)第一小问,对比二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黄金阶段”的出现,以及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说明毛泽东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判断是错误的;第二小问,20世纪80、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形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韬光养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82年,民族实业家李松云在上海创办了均昌铁厂。当时,在均昌铁厂制造的一艘小艇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 : 船头悬挂着英国国旗,船尾悬挂着中国龙旗。
材料二?中国民族火柴业留下的一组商标:

材料三` 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材料四?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年`5月,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降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1)分析指出材料一中这种奇怪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
(2)民族火柴业发展过程中内忧外患重重,但民族火柴业在内外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呢?观察材料二中的历史图片,然后指出其原因。(3分)
(3)材料三的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2分)
(4)材料三中的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客观条件?(8分)
(5)材料四中南洋公司与英美烟草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参考答案:
⑴外国资本凭借不平等条约享有种种特权。因此,一些民族资本家为了寻求事业发展,宣称“中外合资”,目的在于凭借外国资本享有的特权,既寻求有利的竞争地位,又避免本国政府的束缚和压制。(4分)
⑵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3分)
(3)迅速上升。(2分)
(4)辛亥革命创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思潮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北洋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8分)
(5)外国侵略(帝国主义)势力要继续控制中国市场。民族资本家具有反帝爱国的积极性。
(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回答,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2)问,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呢。这主要从民族资本家自身的因素来回答。
第(3)问,依据材料信息回答。
第(4)问,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客观条件。这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5)问,南洋公司与英美烟草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主要从外国和中国民族资本家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