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文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要求
B.反映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积极意义
C.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D.其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文艺复兴的主要目标是打破封建教会的精神垄断,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资产阶级革命是要求推翻整个封建制度,建立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政治经济制度,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舆论准备的是启蒙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海关如数摊还。三、所有洋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同盟会素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民生主义即以富人虽富,不使以其富害贫人。……吾国资本家尚无,然不可不预为富人劝告,预为贫人防备,此即民生主义也。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他准备怎样建立?
(2)据材料一、二分析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3)材料三中的哪些叙述不符合当时的实际?
(4)据上述材料和中国国情分析,按孙中山的主张能否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为什么?
参考答案:(1)“至为完美的国家”是指资产阶级共和国。武装推翻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2)民族主义,指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因而未能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民权主义要推翻满清贵族专制;实行民主共和,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民生主义只含糊提到反对富人专制,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3)“今民族、民权已达到目的”,“吾国资本家尚无”。(4)不能。当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不允许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资产阶级软弱,三民主义是一个不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成功。
本题解析:考查了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1)、(2)两问应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并注意其纲领是一个资产阶级纲领这一本质特征。(3)问实际考查了三民主义的局限性。(4)问则要结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分析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
材料二:我国新三代国家领导人语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邓小平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谋。
——江泽民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位伟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贡献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选择其中两位伟人的思想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反映的新三代领导人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些思想有何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分别是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都强调实事求是,以民为本,抓住时机发展经济。意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下图是1925年孙中山去世30万人为之送灵的情景,从中可以反映出(? )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深得民心 ?②孙中山先生创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③孙中山一生从事革命为时人所敬仰④孙中山解决了土地问题民心振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土地纲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在当时不能也没有实现,排除④。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24年,孙中山在他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二讲》中提到“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这说明:
A.孙中山决定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B.民生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色彩
C.孙中山推动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已无原则区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