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列宁与老农的对话:
? 1920年列宁约见了一位来访的老农。
列宁:依你看,现在农村主要的问题在哪里呢?
老农:我看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
列宁:有什么办法能唤起大家干活的兴趣呢?
老农:为什么不采用我们庄稼人早已习惯,而且认为最合理公平的办法呢?我说的是政府按俄亩规定固定上缴税收,而且要事先公布,不随便改变。
列宁:你是说,允许庄稼人按规定交税后,自己可以支配剩下来的产品?
老农:正是这样。

? 材料二 1921年,美国人哈默大学毕业后到俄国访问。在那里他看到饥荒,也看到蕴藏着巨大宝藏。他用易货贸易的方式为俄国购买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小麦。后来列宁特地接见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

请回答:
(1)造成老农所说的“现在主要的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列宁是如何解决这些“农村主要的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回答,此时的哈默能在苏俄开采石棉的前提是什么?如何认识苏俄的这一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考答案:(1)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一步加强,布尔什维克党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直接损害了农民利益,引起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挫伤了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办法:推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前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方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认识:①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②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③是一条适合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工业化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体现了“斯大林模式”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没有改善民生,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斯大林模式的前期推动了苏联经济发展,使苏联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A表述不合史实;B、C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偏离了材料的主旨,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表是某国20世纪前半叶的工业产值数据。该国家最有可能是
年份
| 总计%
| 分类
|
生产资料生产
| 消费资料生产
|
1913年
| 100
| 33.3
| 66.7
|
1928年
| 100
| 39.5
| 60.5
|
1937年
| 100
| 57.8
| 42. 2
|
1950年
| 100
| 68.8
| 31.2
|
1955年
| 100
| 70.6
| 29.4
|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苏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以数据表格的形式主要考查苏联的经济政策。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此国从1913年开始,生产资料的生产逐年增加,而消费资料的生产逐年减少,1937年后生产资料的生产超过消费资料生产,说明此国越来越注重积累,轻视消费,注重重工业,轻视农业与轻工业,不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符合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发展特点,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1925年苏联提出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主要特点是
A.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
D.工业全部国有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个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能力。这个方针主张要实现工业化,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某历史学者指出:“□的改革原本只是想对病人进行手术,结果发现是癌症晚期,病人死在了手术台上。”“□”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戈尔巴乔夫
B.王安石
C.加尔文
D.穆罕默德·阿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癌症病人指的是斯大林模式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的苏联。而戈尔巴乔夫不成功的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也就是所谓的病人死在了手术台上。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