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六)
2017-09-26 16:51:5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立”。由此可知: 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B.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 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及“分立”可知:宋代的时候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及三司使以分割丞相的行政权、君权及财权,所以B符合题意;秦朝三公中负责军事的太尉与丞相并立的,故A项错误;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只是决策运行程序中的职责不同,故C项错误;D项错误,清代没有丞相。所以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秦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官制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清朝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的有关机密要务的皇帝谕旨称为“廷寄”。右图是我国辽宁地区发现的国内惟一完整廷寄,对此正确的说法是
 A.这张廷寄出现于康熙年间 B.廷寄的内容是由军机处决策的 C.廷寄的出现是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 D.为了保密廷寄只能用满文书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留下祖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古代唯宋朝有此家法。宋真宗亲自写手招,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流颁布,李流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回话:“就说李流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在北宋,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官员并称“言官”。 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但台谏官的选择和去留由皇帝’亲自决定。……两宋共有134位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涌现学者型官员。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踢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维廉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一杜维廉报告”。……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一个相时独立于各个党派的文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了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 。……在英国,常任文官实行公开竞考、择优录取的原则,这同时也是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原则之一。文官选拔考试的一般形式包括笔试、口试以及实际操作考试等等。考试分两轮,首轮考试一般多采用笔试,复试则按所招文官的职位、类别的不同,采取相对灵活的录取方式。文官一经录用,非经法定事由或辞职,即可任职终身。 ——摘编网络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改革的原因。(7分)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文官制度的异同。(10分)
参考答案:(1)特点:统治者重文;对君权形成一定制约;参与决策和纳谏;削弱相权,维护皇权;官员文化素质较高。(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2)官员选拔方式落后,官僚体系紊乱;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上借鉴其他国家(或民族)先进的选官制度。(7分,1点2分,答对4点得7分)同: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4分)异:中国: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本质上服务于封建王权;英国:独立于各党派,终身任职;理论实用并重;录取方式灵活,成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6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概括出皇帝重视文人“真宗只得收回成命”概括出对君权形成一定制约,“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概括出参与决策和纳谏,削弱相权,维护皇权,“两宋共有134住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涌现出走学者型官员”概括出官员文化素质较高。 (2)从材料二中“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 最显荒唐的是一批领取干薪者的存在。他们虚领职衔,无所事事,按时支薪,不愁衣食,是典型的寄生者“可概括出官员选拔方式落后,封建特权色彩浓厚,官僚体系紊乱,腐败现象严重,办事效率低下;再结合所学知识,联系题干19世纪中期的时代背景可归纳出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启蒙思想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中国科举制的影响。 “常任文官实行公开竞考、择优录取的原则”, 相同点,从原则、生源、作用等方面分析。不同点,要结合中西方的政治制度本质的差异,进行分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科举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文官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 A.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 B.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 C.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 D.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等信息可知,题干描述了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所形成的宗法观念,故A项正确;?家天下?时代开启于夏朝,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形成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是宋明时期的理学,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据《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这样做的结果是(?)
A.军机处变为行政机构
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
C.内阁的权力得到加强
D.专制皇权更加强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军机处职能原为承名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政令的策源地和行政中心,其地位远远高于作为国家行政中枢的内阁,使得专制皇权更加强化。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