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儒家学说和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封建统治者的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话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干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于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自讲求,
-——《三宇经》
【材料二】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
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材料四】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按照天然的长幼以及男女将每个人编入一个等级组织中
然后,根据出生位置给他课以一辈子不变的责任与义务;不管是成年之前,还是之后,甚
至儿女、弟弟:郭六七十岁了,每个人在这个层次秩序中的地位不变,永远是在长者说话
时幼者只有听话的分,只能低一等或几等,永远没有自我。从儿女出生开始,通过《三字
经》等经典将他们嵌入“孔家店”,扣上“三纲”包袱,让他们任何时候都会因不服长者
的意愿而内疚得无地自容。
【材料五】?一个典型中国人的一辈子实际上是不幸的:小时候你必须无条件地听父
母亲的话;年轻时最能花钱但却没钱花;等到真正有钱的中年时候又不可能幸福,因为首先要四世同堂,没有个人的空间,也要负担父母的生活;老了以后也是很不幸的,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可能看着父母亲时会想:“他怎么还这么健康,我还要养他”。如果有两个孩子,他们看着年老的父母就会互相推诿。那么,作父母亲的就在想:“我怎么还不死?我怎么要靠他们的施舍来给我生存的保证?”后代看到老年人感觉是负担,老年人看着后代又感觉要看很多面子,也处于一个更不幸福的状态。
——材料四、五、均摘编自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材料六】如何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甚至对二十四孝也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一是西化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2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2)列举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儒学家的努力。(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顾炎武等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儒学进行取舍给社会带来怎样积极的影响?(6分)
(4)依据材料四、五,结合所学分析儒家文化的影响。(6分)
(5)根据上述材料,对于儒学这一传统文化我们应有怎样的正确态度?(1分)
参考答案:
(1)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2分)积极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
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4分)
(2)汉朝: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基础,糅合法、道、阴阳等思想,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理论(2分)宋朝:程颢、程颐、朱熹等吸收释道教义,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从哲学上
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陆九渊开创心学,发明本心求理(4分)
(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2分)影响:(4分)1、思想:为儒学发展变革注入新活力时代特色,体现时代进步要求,具民主色彩,启迪后世;2、经济:工商皆本,利于发展工商业;3、政治:冲击君主专制统治。4、学术: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经世致用影响深远
(4) 影响:维护了传统家庭的稳定与延续;(2分)抹杀了家庭成员的个性;(2分)家庭成员的“幸福指数”较低。(2分)
(5)(1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1)对哪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2)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3)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
本题解析:从材料一《三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出表达的有“仁爱”、“中庸”、“孝悌”和“修齐治平”等思想,这些思想是儒家学说中的精华,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影响的具体表现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回答。(2)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中,儒家自汉代以后就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二程”和朱熹等都为儒学学说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重要作用。(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顾炎武继承了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而对程朱理学大力批判,结合所学的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可以直接回答出积极影响的内容。(4)材料四、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儒家思想对后世的一些消极影响,结合教材回答出其积极影响即可完成此题。(5)对待传统儒家文化思想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一定要使儒家思想中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内容得以发扬光大。
点评:本题从儒家思想的主张、发展演变过程、影响和正确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对儒家思想文化进行了综合考查,难度较大。高考中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阶段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初步形成,并与其它学派相互争辩;②汉武帝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创新,成为正统思想;③宋代儒学在吸收了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完成了“程朱理学”的思辨化;④明末时期,儒学迎合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转向经世致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明朝末年,李贽公开为商人辩护,说商人辛苦勤劳、甘愿承担风险,问“商贾亦何可鄙之有”,他肯定商人的权利欲,并宣扬功利主义,认为每一个人都有私心,而私心是符合道德的。这一思想出现的根源在于
A.因循死板的八股取士
B.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C.传统道德观念受冲击
D.专制腐朽的王朝政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李贽公开为商人辩护,并宣扬功利主义,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具有进步性,AD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商品经济发展,C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而非根源。因此ACD三项都可以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主张在西北地区“每州县发纺织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散给里下。”在东南沿海“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
请回答:
小题1:材料一、二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不同的原因。(6分)
小题2:对比材料二、三,黄宗羲和顾炎武的经济思想有何异同?(4分)
小题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8分)
参考答案:(1)同:都主张以民为本。(2分)?异: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制度。(2分)
原因:西汉时期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明清时期,君主集权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2分)
(2)同:都主张发展工、商业。(2分)
异:顾炎武主张因地制宜发展经济。(2分)
(3)政治、经济背景:
政治: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专制统治危机日益加深。(4分)
经济: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或工商业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4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民为本,但是材料一主张君主专制,材料二则反对君主专制。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从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和材料三“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可以看出他们都主张发展工商业,但是顾炎武主张发展经济应该因地制宜。(3)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点评:在中国古代,普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主张工商皆本的理念开始出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典型的代表就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需要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李贽抨击理学家:“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下列对李贽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
A.挑战正统思想
B.否定儒家思想
C.批判理学家虚伪
D.反对绝对权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李贽主要批判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他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又据已学知识可知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因此可知李贽没有否定儒家思想,故B的表述不合史实,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