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中,在哲学领域成就最大的是
A.王夫之
B.黄宗羲
C.顾炎武
D.李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些人将明清之际思想特征概括为——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时期。他们对儒学的发展实质上起了建设性作用。这里的“变异”包括
①指出儒家经典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②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③崇尚经世致用,形成朴实学风④完全背离了儒家思想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材料二:夫治天下犹?(牵引)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木之人也。
材料三: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虽不敢自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以上均为黄宗羲的观点)
请回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黄宗羲提出古代“天下为主,君为客”和“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的用意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黄宗羲的比喻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2分)
(3)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学校应该成为什么场所?用意何在?(4分)
参考答案:(1)用意在于抨击“古代”君主视天下为己有,旨在批评封建专制制度。(3分)
(2)君臣平等的思想 (2分)
(3)学校应该成为公众评价是非的思想舆论阵地,而不是培养奴仆的场所。用意在于探求限制君主权利的措施。(4分)
本题解析:(1)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再结合所学,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可得出抨击“古代”君主视天下为己有,旨在批评封建专制制度。
(2)原文大意是说治理天下好比两个拉木头的人,要喊着调子相互配合,皇上与大臣就是共同拉天下这个大木头的人。结合所学,黄宗羲主张扩大大臣权力,限制君权。
(3)原文大意是说政策、措施及施政的是非不能由天子一人裁断,而应交由学校评议而定。因此黄宗羲主张学校除了养士的职责外,重要的任务是独立地评判政治是非。
点评:对于文言文材料题,首先我们要从思想上破除对此类试题的惧怕、厌烦等消极心理,积极正确地面对这类试题。当考题中出现比较难懂的文言文字句时,我们可以不必把注意力集中这些字句上,而应从总体上去思考,这是做好这类试题的前提条件。其次,解答历史文言文材料题的切入点应放在材料的出处,根据材料的作者、时代去推敲和教材连接的部分,展开联想,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结合问题进行定向思维,组织有效信息准备答题。再次,要抓住材料中所给的关键词,找出材料所述内容或者观点的核心部分,辨别观点是否正确;代表哪个阶级或社会层面的利益;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如何;对现实有哪些启示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思考。最后组织答案,做出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宣布设立“孔子奖”。这一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最高级别的奖项,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总统、部长和专家。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
——《二程遗书语录》
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子语类》
材料四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设立“孔子奖”“奖励世界上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总统、部长和专家”?概述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这些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统治者的重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三,思考董仲舒和朱熹在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哪些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归纳出黄宗羲的观点。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深深地影响着世界。观点:仁,主张仁者爱人;礼,主张克己复礼。不受重视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变革,其观点不适合统治者的需要。
(2)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春秋大一统”。朱熹:理是世界的本源,要采用格物致知的方法。
(3)批判君主专制。政治:君主专制强化;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束缚人们的思想。本着传承文明、更新文化的宗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图所示著作的作者是黄宗羲,该书最精彩之处在于

A.将儒、佛、道三教合流
B.将心学发展到顶峰
C.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黄宗羲为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民权。AB可排除;D也为黄宗羲主张,但不是主要主张,因此选C。
点评:以中国主流思想演变为例,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复习:一是构建专题知识网络,要搞清楚中国主流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突出孔子学说、孟子和荀子的观点、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和独尊地位的形成、朱熹的理学产生的背景及实质等。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可以联系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康有为、陈独秀等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将近代史上的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专制帝制结束和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的过程与西学东渐过程纳入专题,并客观评价儒学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二是拓展思维提高能力。侧重于理解和比较能力,可比较董仲舒、黄宗羲、康有为、陈独秀等对孔子为代表儒家思想的观点异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观点差异真正原因。三是注重创新、形成历史认识。通过创设问题“不同历史人物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你能得出哪些认识?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儒学?”让学生分析并理解以下史学原理和观点: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发展和演变;意识形态与社会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同一事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和作用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