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的实行有关的是
A.“世胄嗫高位,英俊沉下僚”
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掌握。AC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B项反映的是科举制;D项反映的察举制。故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史书记载:“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亦有缗钱,谓之‘系捉钱’,盖与婿为京索之费。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史料中反映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A.唐代世家大族在婚姻选择上有其社会价值
B.宋代大兴科举、重文轻武社会风气的影响
C.明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动摇重农抑商思想
D.当时富贵人家都希望选择及第士人做女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材料主要说当时社会重视科举,许多“贵人家”和商人都希望以“过省士人”为婿。材料中没有提到世家大族,也没有提到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动摇,排除B和C;D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因此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分析,“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的意思是说,西周之所以失国其原因在于分封制的弊端,而秦之所以灭亡不是他的郡县制度导致的,而是因为秦朝统治过于严酷,因此前后两个制代表的分别是分封制与郡县制。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郡县制与分封制以及元代的行省制作为中国古代三大地方制度要注意其区别与联系。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
不
同
时代
?奴隶时期? (西周)
整个封建社会
?元朝
和中央的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权力地位世袭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
中央政府下属行政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
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作用和
影响
余势力破坏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
?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经过了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相同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皇位世袭
B.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统一文字
D.神化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