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变法维新的呼声早在19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经酝酿,但只有到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它才发展成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其社会条件不包括?(?)
A.“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举步维艰”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揭杆斩木”的农民运动初显端倪
D.“自强新政”的洋务运动进展缓慢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所以洋务运动不可能为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的政治运动提供社会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时人曾对当时的某一著述作如此评论: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此推断该书最有可能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主张制夷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他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B项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项是托古改制的著作;D项主张引进西方的民主与科学。BCD均与材料不符。
点评:近代民族危机在鸦片战争前后开始出现,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魏源等人主张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拱卫清政府的统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分析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是中国近代史中诸派的救国思想,其中能印证张鸣教授观点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会、开国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以及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可知是洋务运动,A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未涉及经济改革;C、D项已涉及到了种子和种植方法,与材料不符;故选A 。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以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为代表的新思潮的作用和影响的是
①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
②使人们开始注目世界,探索知识
③使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④直接导致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的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重要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时可结合新思潮萌发的背景分析。在鸦片战争中,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了。通过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③均符合题意,只有④不正确,因为维新派是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形成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D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力排孔教”,二者的相同目的是
[? ]
A、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掀起思想启蒙运动
B、借“尊孔”或“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群众
C、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D、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