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瓦特能够成功改良“万能蒸汽机”的客观条件有
①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新的动力②早期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③有关蒸汽机的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④瓦特锲而不舍的精神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3分)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时间
| 国家
| 新科学技术
| 时间
| 国家
| 新科学技术
|
1945
| 美国
| 原子弹爆炸
| 1969
| 美国
| “阿波罗11号”登月
|
1946
| 美国
| 电子计算机诞生
| 1972
| 美国
|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
1947
| 美国
| 晶体管问世
| 1977
| ?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
1954
| 苏联
| 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 1981
| 美国
|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
1957
| 苏联
|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 1997
| 英国
| 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
1960
| 美国
| 激光器出现
| 1999
| 美国
| 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
回答:
(1)材料一中所示两个科技中心分别是指什么国家?(4分)这些科技成果的外传或扩展对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科技中心在哪个国家?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
(1)中心:古代中国与英国(4分)
影响:造纸术外传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2分)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联系更为密切,东方从属于西方。(2分)
(2)国家:美国。(2分)原因:军事斗争的推动;经济实力的强大;政府对科技的重视。(3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古代中国、近现代西方科技发明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及知识的运用的能力。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材料二反映了英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第二问回顾已学知识结合古代中国造纸术、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对世界的影响回答。
第(2)问,以表格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阅读表格,归纳及比较分析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居于前列,然后联系相关史实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分析原因,如军事斗争的推动;经济实力的强大;政府对科技的重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爱因斯坦说,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唯一道路;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请回答:
(1)“牛顿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
(2)牛顿有什么贡献?
(3)有人认为相对论的建立使牛顿在历史上的光辉被抹掉了。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1)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20年代;处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资产阶级文化在逐渐发展。
(2)提出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
(3)不正确。
因为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牛顿在科学史上有杰出贡献;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本题解析:第(1)问要紧密结合17世纪历史发展的特征;第(2)问要结合物理学科中的知识来回答;第(3)问的关键是理解清楚牛顿的学说与相对论之间的关系是包容关系,相对论将牛顿的力学作为特殊情况下的运动状态包容其中。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著作简表?
著?作
| 时?代
| 类?别
|
《九章算术》
| 汉朝
| 数学
|
《齐民要术》
| 北魏
| 农学
|
《大衍历》
| 唐朝
| 天文历法
|
《本草纲目》
| 明朝
| 药物学
|
材料二?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
| 生卒年
| 成?就
|
哥白尼
| 1473—1543
| 提出太阳中心说
|
布鲁诺
| 1548—1600
| 提出宇宙无限论
|
伽利略
| 1564—1642
|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
开普勒
| 1571—1630
| 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
|
牛?顿
| 1643—1727
| 万有引力定律等
|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在研究领域、作用方面的不同。(8分)
(2)结合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时代特点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6分)
(3)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2分)
参考答案:(1)不同:中国集中于应用型的传统科技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4分)
西方主要是集中于天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其成就在于标志着近代科学的产生;也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2)原因: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政策和八股取士制度,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物质条件和思想自由。西方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为近代科技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思想基础和必要的动力。(6)
(3)结论:16—17世纪中国科技从总体上已经落后于欧洲;科技的发展取决于社会条件,尤其是经济与政治制度。(2分)
本题解析:(1):分析表1,中国古代科技包括数学、历法、农学、药物等方面,主要是基础应用,而表2欧洲近代科技主要是天文领域,关于作用可依据教材所学回答,如中国科技发展促进农业社会生产力进步,而欧洲科技发展促进其社会转型。(2):此问主要联系教材所学,概述16—17世纪中国和欧洲不同的社会情况分析原因,如:中国经济形态落后、政治和文化专制等。欧洲思想解放,带动科技发展。(3):依据前两问,尤其是第二问,得出科技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制约关系。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以中外科技为中心,要求比较它们不同的发展特点以及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据此得出理论认识——科技发展取决于社会条件,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史论结合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据载,清朝初年尝用西方历法,遭到杨光先(清朝官员)的激烈反对,康熙便让杨光先与南怀仁(西方传教士)当众测试天象,结果南怀仁准确无误,杨光先误差不断,杨随后被革职。下列对这一记载认识正确的是? (? )
A.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落后于世界
B.康熙帝显然不信任朝廷中的汉族官员
C.康熙帝能够吸收和运用西方先进科技
D.杨光先是反对西方传教士的文化侵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明清时期,尽管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但还是有一批耶稣会教士为了传播基督教来到中国,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带来了一些西方先进的近代科学技术成果,如西方历法。他们的行为形成了一股“西学东渐”的潮流。在西学传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康熙皇帝对西方科学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题干中的事件就表明了这一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