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不结盟运动的主张不包括
A.国际关系民主化
B.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反对霸权主义
D.消极中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不结盟运动的宗旨是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D项明显错误,不结盟运动倡导的中立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主张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故选D。
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不结盟运动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 )
A.吞并奥地利
B.灭亡法国
C.进攻波兰
D.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材料当中的关键信息“1939年初”“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可知,A.吞并奥地利这一选项不符合要求,因为此时已经实现;B.灭亡法国,这一选项从时间上来说也不符合要求;C.进攻波兰,这一选项与慕尼黑协定没有关系。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德国的对外扩张
点评:对于慕尼黑协定要注意其产生的影响。①对捷克:牺牲了捷克的利益,为1939年3月捷克被德国完全吞并埋下了祸根。②对英法:暴露了英法的虚弱,在二战中首先遭到了德、意等国的进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③对德国: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增强了他们的侵略力量。④对苏联:欧洲集体安全落空,苏联寻求自保(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⑤对世界:不利于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20世纪70年代,西亚产油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增加石油开采量
B.冲破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
C.积极发展石油化学工业
D.改善农业环境,提高粮食自给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亚海湾地区石油丰富,但没有带动当地经济繁荣,其根本原因是石油财富一直为西方大国控制。70年代以后,西亚产油国逐渐全部或大部分控制了本国的石油工业,才开始利用石油资源发展本国经济,可见B项是前提条件。A、C、D虽然也是产油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但说不上是前提条件。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点评: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西亚各国自然条件不同,经济发展的方式存在着很大差别,发展速度也非常不平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亚经济发展最大的特点是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西亚的海湾地区是世界上石油蕴藏最丰富的地区,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等国都是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可是,这里的石油财富过去一直为西方大国控制,没有给当地经济带来繁荣。西亚产油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广大产油国一起,同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60年,由西亚国家发起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2011年10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俄再次结为同盟
B.中俄在世界事务中拥有决定权
C.当今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美国再也无力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不对,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的政策;B不对,夸大了中俄在当今世界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D不对,美国作为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但是受到
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制约,因此选C.?
考点:世界格局多极化
点评: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就当今世界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相似之处表现在
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
C.集中全国的财力和物力
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可采用排除法,不是共同的加以排除.A项是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C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项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