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此段材料说明我国先民在农业生产中注重( )
A.沤制绿肥
B.利用火耕
C.治虫灭害
D.火耕水耨
2、判断题 旧中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3、判断题 材料一?(秦始皇)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
材料二?(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瘐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统治者的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关系。
4、判断题 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浪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居住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这也是我国古长城沿线。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就会影响到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中国历史上几次农牧民族军事对峙,比如北方十六国与南方东晋政权的对峙,北朝与南朝的对峙,辽、西夏和金与两宋的对峙等,都是伴随着寒冷期的到来而形成的。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这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恰好与三个寒冷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
——摘自岳麓版教科书
请回答:
(1)试将材料中揭示的因果关系在下列图中标示出来。
?
(2)根据材料一,你认为研究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需要从哪些方面搜集资料?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以吸纳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人才。……日本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马克继《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4)河南、安徽、四川等省都是目前我国外出打工、就业人口较多的省份。你认为日本的做法为上述三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了哪些借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西汉时期103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74郡,以南有29郡;西晋时期162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86郡,以南有76郡。与这种变化相关的因素是
A.西晋的疆域比西汉疆域大
B.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C.南方的经济地位超过北方
D.政治中心由北向南转移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