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北宋思想家“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继而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自有贯通处”。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继而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即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2: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3: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宋明理学是糅合了哪些思想形成的?材料1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2中顾炎武是如何批判材料1中的思想的?综合材料1、2,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3中的“理性”与材料1中的“天理”有何区别?与材料2相比,材料3在反封建方面有何发展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以上差异的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宋代教育的特点是
[? ]
A.书院在教育体制中占据重要地位
B.严格控制思想,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C.学校教育未受变法运动的影响
D.道德培养与能力培养并重
3、判断题 在王阳明纪念馆落成5周年之际,2010年3月28日,兰州王氏子孙再次举行庆典活动,以此来纪念伟大的思想家王阳明。王阳明和周敦颐、朱熹并称中国哲学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三颗璀璨的明珠,他
[? ]
A.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B.认为良知就是理
C.最早提出“心即理也”
D.主张“格物致知”
4、判断题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D.“天人感应”理论
5、判断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 ‘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 ]
A.先秦儒家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