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 ]
A.电影电视
B.电报电话
C.报刊杂志
D.铁路交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是?
[? ]
A.《渔光曲》
B.《风云儿女》
C.《定军山》
D.《歌女红牡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1905年5月,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共有报纸约240种,上海出过119种。在上海出过的报纸中,中国人办报72种,外商报纸34种,教会报纸5种,但仍在公开发行的只有31种。
——据《大公报》(天津)之《最近报界调查表》(1905年)整理
材料二 《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

——资料来源:潘光哲《开创“世界知识”的公共空间:(时务报)译稿研究》
(引者注:《时务报》1896年创刊于上海,1898年停刊。梁启超任总主笔)
材料三 时四方新学士子喜康、梁议论新颖,群相呼应,起而组织学会讨论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举其著者,如长沙之湘学会、时务学堂……其他如算学会、农学会、天足会、禁烟会等,犹不可计数。而每会必有一种出版物以发表意见。于是维新运动,顿成活跃之观,而杂志亦风起云涌,盛极一时。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1)概括材料所示上海报业发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时务报》刊载上述几类译稿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时务报》创办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上海办报数量居全国首位;办报者多元;国人自办占主体;大部分报纸没有持续下去。
(2)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或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实业救国”“设厂自救”的呼声高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的逐步展开。
(3)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推动了各种学会和组织的建立(或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国人办报热潮的形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12年4月28日,l7岁的安徽高中生小郑为了买一个iPad2,竟然以2万元的价格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这件事引发媒体热议,连美国的一些媒体也报道了这个“卖肾买苹果”的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科技产品能给人带来全新的享受
B.我们既要利用高科技之利又要认识其弊
C.对高科技产品就应努力追求拥有
D.电子产品的诱惑力谁都不可阻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通讯工具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注意题干“说法正确的是”,材料反映了高科技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A、C、D都不正确。我们要全面看待高科技产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充分认识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负面影响,如影响视力、影响社交、使人沉迷游戏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由张石川、郑正秋合作导演的《洞房花烛》拍摄于1913年,故事片(无声,黑白),片长三十分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有编剧、开始讲故事的电影,是中国现代影片的开山之作。这部影片又名
A.《定军山》
B.《难夫难妻》
C.《歌女红牡丹》
D.《西太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