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9-26 17:48:2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依据下列三幅历史图片的信息,对中国古代的都城解读合理的一项是
 A.左为西汉都洛阳,中为唐代都长安 B.左为东汉都长安,中为唐代都洛阳 C.中为唐代都长安,右为北宋都开封 D.中为西汉都洛阳,右为北宋都杭州
|
2、综合题 (24分)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误读”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族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威胁我们的龙。 ——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各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形成的原因。(6分) 材料二 “欧美的文明,只在物质的一方面,不在其它的政治各方面。” ——孙中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19世纪后半期中国持有与材料二中孙中山相似看法的派别。(2分)概括说明他们误读西方文化的原因。(6分)孙中山是如何弥补西方政治制度不足之处的?(4分) 材料三
 材料四 我们要共同建设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朋友多了路才好走,我们应该通过坦诚深入沟通、增信释疑,应该秉持和而不同理念、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应该坚持互利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共同发展,应该变赢者通吃为各方共赢,共同做大亚洲发展的蛋糕,共同促进亚太大繁荣。 ——摘自习近平出席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国是如何以包容的姿态融入世界,以防止外交“误读”的?(4分)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国际交流中的“误读”?(2分)
3、选择题 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本,……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代田之法”最早出现于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西汉时期 D.明清时期
|
4、选择题 中国农业生产工具演变的趋势是
A.石器——铁器——青铜器
B.青铜器——石器——铁器
C.铁器——石器——青铜器
D.石器——青铜器——铁器
5、选择题 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之所以重视小农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
A.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它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
C.它满足了百姓基本生活的需要
D.它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