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启蒙与救亡并重? B.推动中国近代化
C.实行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归纳能力。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科技,维护清朝统治;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同外国商战;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朝统治;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C项仅是章太炎的思想, A、C项不符合四人主张。近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社会思想理性化,A项全面反映了表中不同人物的共同思想倾向。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是戊戌变法时期一些传统的实权派和士人阶层对某人物的评论。与之相对应的选项正确的是
[? ]
A.洋务派对梁启超
B.顽固派对孙中山
C.洋务派对谭嗣同
D.顽固派对康有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相比,主要不同点是学习外国的(?)
A.科学技术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AC排除;康有为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B符合题意;教育思想属于不同点之一,但不是主要的区别
点评:用表格法归纳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主要历程
代表
主张
背景
意义
特点
开眼看世界
封建士大夫:林则徐、魏源
《四洲志》《各国律例》;《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
关注世界;思想启迪。
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
付之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技术层次,付之实践。结果失败
维新
变法
思想19世纪
早期
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王韬、郑观应
发展资本主义。但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出现;西学的传入等。
为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
初涉政治制度层次,没有付诸行动。
90年代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实行变法维新。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等
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制度层次并付之于实践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 )
A.实行三民主义
B.实行君主立宪
C.推动民主进程
D.建立共和政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别的理解。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AD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B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因此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海国图志》曾在中国和日本19世纪中期的知识界产生了较大的震动。这部著作?
A.作者为林则徐
B.使人们开阔视野,摆脱闭塞保守的思想
C.介绍中国地理的专著
D.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不对,《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C不对,这是介绍外国历史地理地理的专著;? D不对,魏源提出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属于后来洋务派的思想。
点评:近年高考考查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资政新篇》等,多为选择题。作为新思潮的开端,应重点理解“新”在何处,掌握《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有可能用材料题形式进行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