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反映了韩非子主张
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②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③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④先王之政不需改变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 “欲求超胜,必须会通”,继承、借鉴与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材料二 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教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国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自《韩国世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 材料三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决不介怀。(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摘自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至少写出6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内容?(至少写出4点)对韩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说明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至少写出2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爱国;自强;好学;诚信;求知;爱人。
(2)内容:忠孝一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影响:丰富了韩国民族精神;为韩国的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促进了韩国经济发展。
(3)态度:汉唐积极吸收外来文化;清代排斥外来文化。影响:汉唐: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唐代形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为汉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文化基础。清代:阻断了中外文化交流;造成了中国近代文化的落后。
(4)正确处理不同文化的关系,历史上文明之间的交流是各个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同时,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要尊重人类社会不同文明等。(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但总分不超过各题赋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B.《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书名《论语》和“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可知讲的是孔子,故A项本身是正确的;C项的“西学东渐”时期应为明末清初的那次西学东渐,时间上与题干中的1691年吻合,这个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也使得C项描述的状况具备可能性;B项可以直接从题干中解读出来。因此BCD均正确。此时期中国文化的外传主要是西方传教士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到西方,而不是当时中国政府的宣传。因此D错误,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溢美称谓,?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
(?1?)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在封建时代他为何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一一《民报?发刊词》
(2?)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先后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关系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前途的重要论断,?明确回答了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犹如和煦的春风,吹开了在中国上空飘浮着的“左”倾阴霾。
(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l?)核心?:仁、礼、中庸思想。原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
( 2?)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 3?)主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认识: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只有在中共的领导下,?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和谐社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克己复礼”,这一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
[? ]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