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
[? ]
A.第一次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D.确定了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
2、判断题 2011年,我国CPI指数屡创新高,老百姓对通货膨胀的感受真真切切。改革开放之后,在此次通胀之前,中国发生过三次通货膨胀,第三次通货膨胀出现在1992~1994年,其物价上涨率一度高达21.7%。与第三次通货膨胀相关度最高的历史事件是
[? ]
A.两极格局的瓦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B.美国“新经济”对中国的渗透
C.由发放票证、限额供应商品到市场自由定价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而采取了贸易自由化的政策
3、判断题 从1976年10月到1977年6月,中国高层出访总次数252次,平均每月32次;从出访国看,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比较显著: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作用是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
D.拓宽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领域
4、判断题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5、判断题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