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四部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人便足半年之粮,民间渐次(逐渐)广(推广)种(种植)”一语的只能是
[? ]
A .《汜胜之书》
B .《齐民要术》
C .《农书》
D .《农政全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忧国忧民的感情,这主要是因为(?)?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生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两人的创作风格不同,主要是因为两人所处的唐朝历史阶段不同,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因而作品豪迈奔放,想象夸张,多描绘祖国的壮丽河山;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多是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情怀。因此C符合题意。ABD的分析都没有根据。
点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文学艺术作品是特定时代的特色产物,不同的文艺作品折射出不同的时代文化特征。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时要特别注意揭示其反映的社会背景。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学形式有着不同的社会根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诗人张以宁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伐心”。该诗反映的史实是
A.北宋放弃收复幽云十六州地区
B.渣渊之盟,辽宋和议
C.绍兴和议,南宋偏安东南一隅
D.南宋灭亡,元朝统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明清时期的部分小说中,商人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 ]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社会的开放与繁荣
D.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的兴起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
B.社会群体认同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说明社会群体认同推动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发展,小说反映的是市民的利益诉求和代表了世俗文化发展,所以B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A D两项材料含义并未直接体现,C项说法错误显然小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