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戴逸的《简明清史》记载: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指江浙地区)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以前地广人稀、物产不丰的湖广地区随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成为粮食供应的重要基地。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下列各项不属于江浙农村经济变化的原因是
A.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政策
B.经济作物得到广泛种植
C.大批工商业城镇蓬勃兴起
D.当地人口稠密,非农人口增加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相似政策。(2分)
(2)明朝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何种目的?这种目的是否达到?为什么?(3分)
(3)清朝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何种目的?依据是什么?(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清的对外政策。(4分)
3、判断题 下列表述最能体现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寸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
B.“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C.“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其也。)
D.“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4、判断题 (16分)某中学高一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第一小组同学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不同时期各国实施的“经济政策的调整”,做了几张资料卡片。
卡片一?

(1)根据卡片一,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其依据是什么?(3分)
卡片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片二中俄国、美国、中国的三次改革在农业方面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3分)
卡片三

(3)卡片三表明,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政策做出了哪些调整?其特点是什么?(4分)
卡片四
?
(4)20世纪50年代和1978年后,我国曾两次借鉴国外发展经济的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两个时期我国分别学习国外了什么发展经济的模式,并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6分)
5、判断题 对下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明朝的“鱼鳞图册”
[? ]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状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