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重要原因是( )
A.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
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
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D.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近代以来,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同时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间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因此出现了题干中的现象,故A项正确;BCD先不管明显错误,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12年3月22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在北京会见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吴伯雄明确“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首次提出 “一国两区”的概念,即一个国家(一个中国)两个地区(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下列关于两岸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国两区”与“一国两制”含义的本质基本相同
B.“一国两区”的实质就是主张两岸永远分离的“台独意识”
C.可在“一国两制”或“一国两区”新思维下展望两岸关系的前景
D.胡锦涛引用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比喻两岸未来很恰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一国两区”与“一国两制”都是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展望,都承认“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故A、C表述正确。胡锦涛引用古诗来比喻两岸未来的发展,含义深远,很恰当,D表述正确。本题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就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了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这则寓言说明了下列哪一观点
A.知识即美德
B.认识你自己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人与动物之间有本质区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熊因为不知道事物是紧密联系(联系的普遍性)而误砸死了隐士,这说明了无知的可怕,这从反面证明了苏格拉底倡导“知识即美德”的正确性,答案选A,B C D三项与题意主旨强调知识重要性不符。
点评:高考对古希腊伟大思想家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身上,尤其是苏格拉底设是核心人物,其不仅是柏拉图的老师更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主张上有很大差异,同时也与智者学派有重大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使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分离
②刺激城乡商品交流的发展
③完全取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业
④使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③是错误的;没有完全取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业。通过排除法,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分)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横空出世,令世界瞩目。
材料一?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
材料二?上世纪50-70年代是日 本经济崛起的时期,其发展轨迹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同曲同工之妙。在1956-1973年的18年中,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9.7%,有10年的增长率是两位数。到70年代初,日本GDP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这和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速极为相似。
——童第轶:日本上世纪50-70年代的崛起,《投资与理财》2009年第20期
材料三?

图1: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前十位的国家(2000)
图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DP)世界排名前11位的国家和地区(2000)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50-70年代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同时期中国为什么没能崛起?(6分)与日本相比,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有何突出特点?(1分)
(3)依据材料三,简要分析中国为什么GDP能够位居世界前十名之列,而人均GDP却榜上无名?这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什么要求?(6分)
参考答案:(1)特点: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没有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2分)原因:近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4分)
(2)日本崛起原因:明治维新时期工业化的基础、民主化改革、美国的援助、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重视科技教育发展等。(3分,任意3点即可)中国没能崛起原因:缺乏建设经验急于求成、党的左倾错误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破坏、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没有实行改革开放、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国际环境的恶劣等。(3分,任意3点即可)突出特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分)
(3)GDP增长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增速居世界前列。人均GDP低的原因:人民生活水平没能跟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4分)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物价,大力建设福利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基础。(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