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清朝康熙帝亲政后,为扩大皇权,设置军机处。
参考答案:错
本题解析:清朝康熙帝亲政后,为扩大皇权,设置南书房,后来雍正帝设置军机处。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点评:清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凌驾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达到顶峰。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长久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所以是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标准。所材料推断,这一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是 (?)
A.察举制
B.征召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对应如下:秦朝军功授爵制──功绩;汉代察举制──品行才学;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声望;隋唐科举制──考试成绩。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 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行省制 ②分封制 ③郡县制
[?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反映中国古代君权加强、相权削弱的是
A.州刺史的设立
B.分封制的创设
C.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D.行省制度的创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B的突出特征是地方分权, C相权一分为三,相权削弱,皇权得以强化, D项也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选C。
考点: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
点评:中国古代通过直接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具体措施在各朝代的表现各不相同,从唐代开始,宰相的职权被一分为三,继而再加细分,宋代沿袭这一做法,终于使得宰相的职权极大削弱,但与此同时却造成了冗官现象和政府机构效率低下。明代,宰相制度被废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有了最终的解决。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是要抓住“其直接目的”, 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是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力,实现皇权的集中;削弱地方权力这一说法错误,因为变革的是中央官制,未涉及地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并非其直接的目的;防止大臣专权也不是其直接目的。故此题选A项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应当分成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来理解,①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②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