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府院之争”的激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国会内各派政客之间的权利
B.南方军阀之间的地盘之争
C.是否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美国、日本争夺对华控制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程度式的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根源之一,是帝国主义“分而治之”政策的必然产物。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目所要求的“从根本上”。四个选项都与“府院之争”的激化有关,反映其激化的不同侧面,因而判断起来有一定的难度。A项是“府院之争”的性质;B项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它与“府院之争”的激化没有多大的关系;C项是“府院之争”的焦点,是“府院之争”的激化的具体表现,是“府院之争”的内容,是表面现象,并非实质的东西。D项体现的才是实质,是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止已建立的工业作出的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他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
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9世纪末”,此时已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理论基础是达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A不对,伽利略是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C不对,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对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影响;B不对,达尔文进化论主要是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和生物学的发展。
点评:历史时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任何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都有它的时间性,离开历史时间,也就不存在历史。因此,历史选择题直接或间接对历史时间要素的考查倾向性相当明显。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山海经·海外北经》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下列选项与材料中所表述的中心意思相符合的是
A.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C.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意为: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夸父敢与太阳决一高低,敢于挑战自然,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利用自由规律造福人类,二者有相似之处,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方式是APEC方式,APEC方式的特点是
①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②自主自愿的原则③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回答以下问题:
(1)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什么问题?
(2)明清时期,为维护台湾领土主权和祖国统一进行了哪些斗争?
(3)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
(4)现阶段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1)意愿: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
说明: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4分)
(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2分)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4分)
(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败退台湾。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6分)
(4)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解决台湾的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6分)
本题解析:此题以于右任的诗词为情境,考查台湾问题及海峡两岸关系。解答(1)主要结合于右任的诗境进行回答。主要说明了思念家乡的愿望,表达了渴盼统一的情怀。(2)联系明清时期史实答出维护领土主权和祖国统一的斗争,可以列举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内容。(3)结合教材内容答出史实,主要是解放战争以及朝鲜战争等相关内容。(4)可结合教材知识回答,主要从一国两制形成过程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台湾尚未和祖国大陆统一。但是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的收回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也在迅速的发展。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