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8届广东四校联考)鲁迅对中体西用的描述是:“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持这种主张的主要是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激进民主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洋务派主张在保留了传统中国的文化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明确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所以应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
A.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B.使人们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
C.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
D.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维新思潮在当时的积极意义 91ExaM.org在于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本题符合题意的是C。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这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综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结合“人物速写”写出①-⑧各自代表的人物。(2分);并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每一类2人)。(2分)
(2)概述这四个派别人物对于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4分);并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趋势。(2分)
(3)结合上述人物的政治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4分)
参考答案:(1)①梁启超;②林则徐;③李鸿章;④康有为;⑤魏源;⑥李大钊;⑦陈独秀;⑧曾国藩
第一类:②⑤?第二类:③⑧?第三类:①④?第四类:⑥⑦
(2)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面对外国的侵略主张了解世界、学习西方以巩固封建统治;李鸿章、曾国藩二人代表的是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科技,引进先进军事科技器物,以达到富国自强的目的;梁启超、康有为二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造中国政体;李大钊、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以“民主”和“科学”为大旗,主张以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变革中国。趋势:从传统儒家思想向民主思想演变。
(3)结合中国国情,以开放心态了解并适当吸取世界各国文明中的优秀成分,使之成为中国文化不断丰富创新和与时俱进的重要支持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知识识记和再现的能力。第(1)题根据教材图片可依次写出①-⑧各自代表的人物。根据他们各自所属的阶级和政治主张可分为四类。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出这四个派别的基本主张,并从其主张中归纳出趋势:从传统儒家思想向民主思想演变。第(3)题本题是开放题主要切入点是客观的看待外国的文明并且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海国图志》曾在中国和日本19世纪中期的知识界产生了较大的震动。这部著作?
A.作者为林则徐
B.使人们开阔视野,摆脱闭塞保守的思想
C.介绍中国地理的专著
D.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不对,《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C不对,这是介绍外国历史地理地理的专著;? D不对,魏源提出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属于后来洋务派的思想。
点评:近年高考考查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资政新篇》等,多为选择题。作为新思潮的开端,应重点理解“新”在何处,掌握《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有可能用材料题形式进行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
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材料选择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题干中的主要信息是人才、学校、科举、官制,由此可以判断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