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历史高频试题、高中历史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古代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近代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生物进化论 改良蒸汽机 电气技术的应用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政权的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民主义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现代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与量子论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修部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欧洲的宗教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洛克 卢梭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大抗议书 内战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宪章运动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抗日战争胜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历史杰出人物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 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人类起源之谜 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的发现 玛雅文明的历史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昆曲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奥斯威辛集中营 其他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9-26 18:36:0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弄城,示中国富强。(敕郑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王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大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 [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惟恐弗逮,敢不竭忠以国事,尽诚于神明乎!
——《天把之神灵庄记》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材料看,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材料,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寻找建文帝;弘杨国威;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②国力强大;造船等手工业发达。
③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抵达的国家多。
④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航海活动的先驱;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老舍的《四世同堂》描述了我国传统的家族制度,而如今,核心家庭正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
A.封建制度的崩溃
B.经济的发展
C.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
D.法律的规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家庭组成的变化是社会经济、政治、伦理变化的结果, 法律没有这个方面的规定。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联必躬自断制。"乾隆皇帝也说:“本朝家法,自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近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位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事实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利……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各体现了什么政治制度?(2分)其突出特点分别是什么?(2分)
(2)请概括指出中英两国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的时代背景。(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中英两国政体进行评价?(4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材料二体现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制度(2分)。特点:中国皇权至高无上;英国实行责任制内阁,君主权力受议会限制。(2分)
(2)中国的清朝已处于封建制度逐渐衰落时期,专制制度达到顶峰。英国在1 68 8年“光荣革命”解决了议会与国王之争后,君主立宪制依据《权利法案》确立起来。(4分)
(3)中国的政治体制,虽然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它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中国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英国的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保证了英国社会的稳定,代表了历史发展趋势。(4分)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中西在政治制度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充分认识这种差异对于中西发展方向造成的差异,在理解这种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两种政治制度进行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明朝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空前加强的最重要表现是
A.废行省,设三司
B.设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设军机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废行省、设三司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八股取士加强对思想的控制,这在前代均有不同形式的体现;而厂卫特务机构明朝以前没有出现过,在明朝其不受司法部门管辖,由皇帝直接控制,大大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力度。比较A、B、C三项,B项更符合题意。D项是清朝加强专制主义统治的措施。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阅读下面有关春秋战国时期交战的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各国交战次数?大国兼并小国数目

宋国与郑国
52次
?
齐桓公兼并
35小国
齐国与鲁国
25次
?
晋献公兼并
19小国
晋国与楚国
22次
?
楚庄王兼并
36小国
吴国与楚国
24次
?
秦穆公兼并
20小国
吴国与越国
10次
?
?
?
请回答:
(1)春秋各国间发生了多少次战争?共有多少小国被兼并?(2分)
(2)为什么周天子无法控制这个局面?(4分)
(3)对于春秋时期发生的兼并战争你怎么看?(6分)


参考答案:(1)133次战争,被兼并的小国110个。
(2)随着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生产力显著提高,井田制瓦解,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动摇;一些诸候国通过变法或改革,力量增强。
(3)战争连绵不断,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战争也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同时,各国为了在战争中把握主动,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都致力于富国强兵,努力发展生产增加人口,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又通过兼并战争,诸候国数目减少,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奠定了基础。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近代中国反..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