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5%。这一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B.电子技术的发展
C.美国制造业的衰退
D.美国资本的大量输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其主要影响是
A.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农业生产
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保留着豪强特权人士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主要阐述的是贵族官僚的一种特权——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这使土地集中到贵族官僚手中,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题干没有强调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和劳力与田业相结合的情况,A错。答案为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土地制度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排除法,百家争鸣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反映,不可能是奠定了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新华社曾发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C.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D.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日出东方:指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星火燎原:指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力挽狂澜:指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灯塔指引:指中共七大;进京赶考:指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故选B。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点评: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斗争的史实是高考命题的密集区域。如2012年新课标地区有6道题目。2011年有7道题目考查,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以后高考可能仍将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方针、政策、革命斗争的策略等方面进行命题考查。复习时应注意分阶段进行梳理,突出民主革命发展的阶段特征。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罗斯福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当选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依据
C.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D.为实现工业化,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现象”与“结论”。“现象”是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结论”是从前提推论出来的判断,一般指对人或事物所下的最后论断。选项中“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当选”、“实施……经济政策”、“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国家建设”都是现象的表述。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