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通过讲述日常发生的故事,矛头直指(? )
A.专制制度
B.天主教会
C.资产阶级
D.罗马教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文艺复兴运动中,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刚产生,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还没有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政制度,而是直接指向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C.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认为教皇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所以是想说明宗教改革是一场反对封建世俗的君主的政治斗争,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10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2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九十五条论纲”正是由于这论纲的发表在欧洲揭开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这一运动使德意志、英国等国
A.以路德派新教为主
B.以加尔文派新教为主
C.仍以天主教为国教
D.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宗教改革后,德国盛行路德教,英国主要是英国国教,还有清教,故A、B、C的说法不正确。但两国的改革都使本国教会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的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因为它若可因别的称义,就不必需要道,这样,也不必需要信了。
——马丁?路德《论基督教的自由》
材料三?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无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并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在灵魂得救途径问题上的观点并说明此观点在当时的积极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2分)
参考答案:(1)内涵:强调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2分)
背景:雅典商品经济发达和民主政治高度发展。(2分)
(2)观点:因信称义(或信仰上帝即可得救)(2分)?意义:否定教皇权威(2分)
(3)内涵:反对教权、特权;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提倡理性。(答出两点得4分)
(4)特征:从反神权到反教权再到反专制。(2分)
本题解析:(1)人文精神在古希腊时期兴起,主要内容是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这种思想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制度的背景下出现的。(2)马丁路德认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得救,这样就把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交到了自己手中,否定了教皇的权威。(3)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上升到反对君主专制的高度,提倡天赋人权,提倡理性,主张法治。(4)纵观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人文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反对神权到反对教权再到反对专制的过程。
点评:人文主义是古希腊时期起源的一种以人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思潮。这种思潮在中世纪受到埋没,但是在14世纪开始复兴,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得到进一发展,强调人文主义宗教观;17、18世纪发展到成熟阶段。人文主义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和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