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A.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B.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
C.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建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对,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 政治体制改革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展开以后;? D不对,1992年十二大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符合题意,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上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点评:表述型选择题其题干中常用"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表达"等提示语,主要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认再现能力.此类选择题难度不大,一般可以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解题的关键是对史实要熟悉,表述型选择题另外还注重考查教材中的隐形知识,针对这一点,如果出现记忆不清时可尝试连读法,即将题干和选项连成一句话多读几遍,并联系相关的史实进行推理,选择感觉最恰当的一项.也可对比分析其他几个选项,采用逻辑推理法解题,即结合所学的其他已知知识的结论来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是1983——200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T)和外商直接投资额(FDI)混合直方图和折线图。学生尝试着对该图反映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其中正确的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②对内进行改革,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④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⑤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的“好路”具体指向
A.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B.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向前进,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
[? ]
A.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
B.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C.“左”倾错误的严重泛滥 ?
D.苏联背信弃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共八大的路线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中共八大
①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
③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④坚持了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