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二)
2017-11-05 16:21:1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判断题 《清史稿》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 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B.军机处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军政事务更为紧急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空前激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材料处理能力。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B项是错误的,军机大臣上传下达,跪奏笔录;C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来;D项是错误的,明代即已废除丞相制度,不可能出现相权。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祭祖自属大事。”材料揭示了( ) A.分封制的巩固 B.宗法制的影响 C.宰相制的实行 D.内朝制的推行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由材料“祠堂……祭祖自属大事”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宗法制的影响。所以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分)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同的参议院。……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 材料四?为了团结内蒙古人民抵抗蒋介石的军事进攻与政治经济压迫,现在即可联合东蒙西蒙成立一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发布施政纲领,但对蒙汉杂居地区仍容纳汉人合作,并避免采取独立国形式。 ——《中共中央关于考虑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指示》(1946年11月26日)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信息。(2分) (2)根据材料二,填写元朝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简表。(4分)简要说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2分)
 (3)材料三中“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指的是当时美国的什么制度?存在着什么弊端?后来1787年宪法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5分) (4)简要分析材料四的直接影响和深远意义。(4分) (5)上述材料,对我国当代加强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有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县、郡等新的地方行政建制设立;早期的县高于郡;郡县长官由君主直接任免;职业官僚取代世袭领主;中央集权制度萌芽并逐步成型。(答出其中2点即可2分) (2)(填出其中一格1分,4分) ? ? ? ? ①行中书省 ④主管政务 ? ②行枢密院 ? ? ③行御史台 ? 影响: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省的建制沿用至今。(2分) (3)邦联制。(1分)弊端:松散的邦联不能有效管理国家(联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2分)解决实行联邦制,组建联邦制国家确立中央集权的原则,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2分) (4)直接影响:促成内蒙古创台政府成立捉成内蒙古自治区建立)。(2分)深远意义:促成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形成;加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分) (5)启示:地方行政制度应根据国情,并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调整和改革,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应坚持创新与继承的统一,等等。答出其中1点即可,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即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县、郡等新的地方行政建制设立;早期的县高于郡;郡县长官由君主直接任免;职业官僚取代世袭领主;中央集权制度萌芽并逐步成型。(2)依据材料二中文字“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可以直接填写表格中空缺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直接回答出元朝行省制的影响即,加强了中央集权;省的建制沿用至今。(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指的是美国独立后建立的邦联体制;邦联制度的弊端是:松散的邦联不能有效管理国家(联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所以1787年宪法化解邦联制的弊端实行联邦制,组建联邦制国家确立中央集权的原则,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4)材料四文字内容描述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背景,即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形成的历史背景,依据所学可知上述中央指示决定的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分别是:直接影响,促成内蒙古创台政府成立捉成内蒙古自治区建立);深远意义,促成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形成;加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国家的统一。(5)综合上述材料可以发现,材料文字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和近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由此可以得出启示: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调整和改革,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应坚持创新与继承的统一;同时,材料也反映了中美两国政治的不同形式,这说明地方行政制度应根据国情而建立。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毛泽东曾对英国《泰晤士报》记者福尔说过:“我们的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建国初期,我党为践行“民主政治”的承诺,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发展历程。“依法治国”方略是在党和国家吸取“文化大革命”深刻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建国初期我党践行“实行民主政治”的措施不可能包括C项。ABD三项都是建国初期实行的主要民主措施。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 中国
| 英国
| 政治制度
| 封建君主专制
| 资产阶级代议制
| 经济基础
| 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
|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 军事力量
|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 船坚炮利
| 对外政策
| 闭关锁国
| 殖民扩张
| 材料二 1840---1900列强侵华战争及中国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侵华战争
| 中英鸦片战争
| 甲午中日战争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签订条约
| 《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
| 内 容
| 割地
| 香港岛
| 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 -------
| 赔款
| 2100万银元
| 白银2亿两
| 白银4.5亿两
| 开埠
|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 苏州、杭州、沙市、 重庆
| --------
| 其他 条款
| 协定关税
| 开设工厂
|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 (1)依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英国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4分) (2)依据材料二,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在“开埠”方面出现的变化,指出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说明《辛丑条约》的内容体现了此时清政府与列强之间是什么关系?(3分)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归纳1840---1900年列强入侵给中国社会造成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2分)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军民抗争起到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1)制度: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英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2分)根本目的:为了从中国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分) (2)趋势:经济侵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或从长江下游向中上游发展)(2分)关系: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分) (3)影响:中国国门洞开,一个原本独立自主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分) (4)作用: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2分,言之有理即可 )
本题解析:(1)由材料一“中国政治制度实行封建君主专制,英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可知,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英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从中国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由材料二“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苏州、杭州、沙市、重庆”可知,《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在“开埠”方面出现的变化是经济侵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或从长江下游向中上游发展)。由材料“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可知,清政府与列强之间的关系是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1840---1900年列强入侵给中国社会造成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中国国门洞开,一个原本独立自主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掀起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代代人前赴后继,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富强而奋斗。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而中国军民的抵抗坚决地维护了国家主权、捍卫了民族尊严,使列强妄图瓜分中国,将中国变为列强的殖民地阴谋破产,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与英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军民的抗战和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