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家
B.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
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
D.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
2、判断题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的,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的’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3、判断题 ?2011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事年表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 ?
(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
?
4、判断题 列宁在《19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以上主张(?)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土地法令》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苏俄(苏联)某段时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年份/项目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 9 446
| 6 620
| 7 860
| 8 730
|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 39.79
| 22.13
| 34.55
| 44.24
|
材料二?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从斯大林主要关心的世界实力平衡的角度看,苏联的全部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其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上升到1939年的87.4%。在1913年到1961年间,外科医生的数量从23200人增加到425700人,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婴儿死亡率从每千人273降到32。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是总有利、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的。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共同付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材料四?中国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1978
| 3645
| 1132
| 57.5
| 67.7
|
2006
| 218071
| 39500
| 35.8
| 43
|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俄(苏联)从1913年至1925年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1年至1925年农业生产呈现该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30年代初苏联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学者所持有的观点,并运用有关史实对材料所述“改进和补充”加以说明。(5分)
(4)综合前三则材料分析材料四,可以看出美苏的做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