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背景。依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大变革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广泛使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地主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有与之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政治地位和为自己服务的思想文化。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明清之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专制皇权空前发展。黄宗羲作为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故D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此文反映
A.孟子的“仁政”
B.朱熹的“道学”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题干材料的意思是说,君子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救世”,不能只做些诗文等这些没有什么好处的雕虫小计。体现的是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顾炎武的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26分)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 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于经学颖悟有得”。鄂州富商武邦宁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宋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宋太宗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
材料五: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10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证实材料五的观点。(10分)
参考答案:
(1)特点:文化普及程度较高;从先进地区推广到落后地区;从士阶层推广到农工商各阶层。
(2)原因: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对文化的需求增强 ; 印刷技术的进步,书籍增多, 便宜易得;宋代教育的发展(书院教育);宋代科 举取士条件放宽;家庭重视文化教育。
(3)宋词繁荣,话本出现,画学兴起,风俗画流行;理学兴盛对后世影响深远;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科技发明形成并外传。
本题解析:(1)可以根据对材料一“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等信息进行判断分析来回答。主要指文化普及、推广到落后地区、推广到更多阶层等。(2)可根据对材料二、三、四的理解分析来回答文化普及的原因。材料二主要说的是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材料三主要说的是家庭也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北宋时期科举条件放宽,“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3)材料五中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的历程,最繁盛是在宋代。论证这一观点可根据宋代思想、文化和科技等的成就来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代文化的发展普及及其原因。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B.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天人感应”和“大一统”,是汉代董仲舒的观点,故A项错误;B项“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为战国时期荀子所述,故B项错误;C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战国时期孟子所说,故C错误;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主张,故选D项
考点:朱熹的主张
点评:朱熹的主张有三点是常考点:其一,历史万物的本源;其二,格物致知;其三,存天理灭人欲,要把握三者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