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45年8月10日,艾青在其诗《人民的狂欢节》中欢呼:“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人民欢欣鼓舞主要是因为
A.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B.近代屈辱和分裂的历史宣告结束
C.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D.中华民族实现真正的独立和解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故A正确。B、C、D都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比较,北伐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
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
C.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
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为比较选择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概念和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对比北伐战争和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找出各自依靠的力量。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依靠的是会党、“新军”和地方军阀,而北伐战争依靠的是革命武装国民革命军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热潮的外来诱因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抗日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蒋介石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其中,最为险恶、影响最大、反共面目也暴露最彻底的一次事件发生在
A.1939年底
B.1940年秋
C.1941年初
D.1943年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基础上的识记能力。解题要害是明确题目所指为“皖南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41年初。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
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
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
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举行了重庆谈判,由于国民党在发动内战问题上还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再加上广大人民反对内战、要求和平呼声的压力,国民党被迫接受了和平建国的方针,中共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明了实现国内和平的诚意,使国民党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局面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