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渎厂列材料
材料1?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弟子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同跨)州连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
——引由《汉书·诸侯王表序》
材料2?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告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引自《史记·平律侯主父列传》
材料3? (曹魏)功臣无立锥之地。子弟君不使之人,徒分茅社,实传虚爵。本根无所庇荫,遂乃三叶(指曹魏政权仅三代)而亡。有晋思改覆车。复隆磐石,或出拥旄节,莅岳牧之荣,入践台阶,居端揆之重。……机权失于上,祸乱作于下。楚、赵诸王,相构衅,徒兴晋阳之甲,竞匪(没有)勤王之师。
——引自《晋书·八王传·序》
回答:
(1)据材料l、3,说明汉初、晋初统治者分封同姓王的共同原因。
(2)据材料1、2,说明王国问题的危害, 评述晁错、主父偃对此问题的看法的异同。
(3)据材料3,指出晋初封王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参考答案:
(1)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都是认为前代没有分封子弟为王,使中央政权孤立无援,错误地总结了前代覆亡的教训。
(2)西汉初期,王国问题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政治。晁错、主父偃都认为应当解决王国问题,强化中央集权。但晁错采取直接“削藩”的办法,主父偃则采取推恩分子弟的策略,削弱各王国。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分封同姓王问题组织材料。分封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山千历史背景不同,效果也不同,本题材料中就出现两种观点,材料1客观叙述汉韧什封制时带有否定的含义。材料2否定分封制,材料3则在分封制方面错误地总结历史教训。在把握以上观点的前提下按问题要求做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 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两大古代文明,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你认为下列关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族出身的梭伦将雅典引向民主轨道
B.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是当时最高的权力机构
C.从《十二铜表法》到《民法大全》,罗马法日渐完备
D.古希腊、罗马文明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民主运作方式及法律遗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梭伦改革设立了四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将雅典引上了民主制的轨道;罗马法的开端是《十二铜表法》,完备阶段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日渐完备;古希腊留给世人最宝贵的财富是民主运作的方式,罗马则是法律遗产。因此ACD均正确。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是常设机关。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中“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可以看出温总理注重民生,这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故选B。A、C、D三项均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爷爷讲,在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们现在看美国大片,看韩剧。“那段日子”的文化生活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改造
B.传统戏剧群众基础比较广泛
C.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
D.文艺界“双百”方针难以推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是在C、D两项中选择。因为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才造成“双百”方针的难以推行,因此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方面。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观察下列宣传画,其中反映20世纪50年代末国情的是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到1953年春,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出现于文革时期;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定后,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开展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