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2、判断题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新华社陆续播发了100多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以缅怀传播马克思主义,创立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驱。
材料二 毛泽东是20世纪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没有毛泽东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
——R·特里尔《毛泽东传》
材料三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共十七大报告》(2007年)
(1)你认为在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人是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领导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主要特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共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发展迅速、国力增强,有人认为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民族振兴与崛起,请以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外交和科技方面的成就各举一例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加,到1911年问,共出版了一百多种。白话报数量急剧增加的原因不包括
[? ]
A.比族危机的困境
B.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C.文学革命的影响
D.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4、判断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知识分子的“格义”(比较)方式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去分析、吸收西方文化,二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下列选项属于后者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新文化运动
C.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本质
D.中体西用
5、判断题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在要不要
[? ]
A.多研究一些具体问题
B.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C.谈论一些理想的主义
D.用理想的主义根本问题解决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