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清史稿》载:“清大学士,延明旧名,例称政府,实则国初有议政处,以掣其柄。雍正以后,承旨寄信有军机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说明清朝初年( )
A.内阁权力不断扩大
B.军机处位高权重
C.皇权相权矛盾尖锐
D.内阁权力受制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有议政处,以掣其柄”反映了对内阁权力的制约,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不符,BC两项材料无法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封建时代:(13分)
材料一
封建主义打造了欧洲。11和12世纪,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个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二?
10世纪、11世纪、12世纪的后起蛮族,也强烈地为中国文明所吸引。除了自身采纳中国文明,他们还在自己统治的领土上传播了中国文明。
——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问题:
(1)西欧封建制度出现于何时?(1分)
(2)11、12世纪,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欧洲,其“青春期”和“活力”主要表现在哪里?(4分)
(3)材料二中所说 “蛮族”主要指哪些民族?他们是怎样在自己统治的领土上传播中国文明的?试举一例说明。(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概述11、12世纪中国、西欧历史发展呈现出哪些显著的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公元6世纪下半叶;(1分)
2.生产力和商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1分),城市复兴(1分)城市展开了自治斗争(1分),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1分);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并推动了等级君主制形成。(1分)(总分不超过4分)
3.契丹(辽)、党项(西夏)和女真(金)(3分)。女真首领阿骨打仿照汉族制度,称帝建国。或为了加强政治统治和协调民族关系,辽朝在其管辖的地区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策;(其他言之有据也可。(1分)
4.中国:政治上民族政权对峙,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经济重心南移,程朱理学兴起;科技上中国领先世界;欧洲:封建制度确立(等级君主制逐渐形成),庄园制盛行,城市再度复兴并争取自治斗争,罗马教会与世俗政权互相依存,各得其所;西欧教会垄断文化(4分)(任一点1分.总分不超过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5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材料二 ?1928年7月,国民政府立法规定“市”分特别市和普通市两种,特别市直属国民政府,普通市隶属于省政府。凡首都和人口满百万以上的都市,以及其他有特殊情形的都市,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可以设为特别市。从有关市设置的资料来看,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人口和税收是国民政府批准各地设市的主要标准。……在民国时期设立的151个市中,人口规模的等级越高,沿海省份所占的比重也就越高,至于人口数量众多的大城市,可以说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沿海省份。
——摘编自吴松弟等的文章
材料三?英国英格兰地区1888年建立现代地方制度时,实行新县制,将原来38个传统县改设成48个行政县,……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多次重组,地方政府总数减少,许多地方政府特别是大都市区地方政府被合并。另外,发达国家的小城市和小城镇非常发达,数量众多。
——王开泳、陈田《国外行政区划调整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迁。(8分)
(2)据材料二,简述近代中国政区变化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9分)
参考答案:
(1)原则:山川形便;犬牙相人;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4分)评述:以政治目的为主,加强中央集权,遏制地方割据;维护了农耕经济的稳定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思想上巩固了统一和认同意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8分)
(2)特点:城市型政区出现并初步发展;以城市为依据划分的政区分布不平衡。(4分)原因:近代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外来经济冲击;民族工商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的辐射和引导功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畸形。(9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中文字“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可以直接归纳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是:山川形便;犬牙相人;其变迁的重要轨迹是: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依据所学可对其作出客观评价,即以政治目的为主,加强中央集权,遏制地方割据;维护了农耕经济的稳定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思想上巩固了统一和认同意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从材料二文字“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人口和税收是国民政府批准各地设市的主要标准。……在民国时期设立的151个市中,人口规模的等级越高,沿海省份所占的比重也就越高,至于人口数量众多的大城市,可以说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沿海省份。”可总结出近代中国政区变化的特点是:城市型政区出现并初步发展;以城市为依据划分的政区分布不平衡;结合所学可知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近代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外来经济冲击;民族工商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的辐射和引导功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畸形。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图中反映的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A.行省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图中的辽阳行省、岭北行省可以判断出,这是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为行省或省。故选A。
点评:元朝的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是在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的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电视剧乙: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照皇帝的旨意起草文件交给门下省审核,再交给尚书省的工部执行
电视剧丙:徐州发生洪灾阁臣据皇帝的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
[?]
A.秦朝、唐朝、明朝
B.唐朝、明朝、清朝
C.秦朝、唐朝、元朝
D.唐朝、元朝、明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