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了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签订了《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许多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他
A.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C.与顽固派进行论战
D.率兵收复新疆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转折。?

上海·金茂大厦
(1)列举两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或举措。
?
(2)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国初期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变化?

材料二?[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许多重要工业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材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极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东北地区是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前期以钢铁、机械为重点,后期以石油开采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体的重型工业结构。?
——摘编自赵济等编《中国地理》
(1)依据材料一,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依据材料二,分析这种变化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北地区作为重工业基地,前期以钢铁、机械为重点,后期以石油开采为重点,请各举一例说明。一五计划期间国家为什么把东北确定为重工业建设的重点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出现于:?
[? ]
A.甲午战后
B.一战期间
C.抗战期间
D.国统前期
5、判断题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
A

B

C

D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